<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分享到:

        東西問丨朱鋒:50年前中美歷史性“握手”有何啟迪?

        2022年02月21日 19:44 來源:中國新聞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東西問)朱鋒:50年前中美歷史性“握手”有何啟迪?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電 題:朱鋒:50年前中美歷史性“握手”有何啟迪?

          中新社記者 羅海兵

          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開啟了“改變世界的一周”。憑借兩國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和卓越智慧,中美打破22年的隔閡,實現歷史性“握手”。50年后的今天,中美關系正面臨50年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和沖擊,兩國如何從歷史中尋找答案?展望未來,兩國又如何續寫合作的新篇章?

          近日,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執行院長、南海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鋒教授接受“東西問”獨家專訪時表示,尼克松訪華50年后中美關系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保持兩國交往,未來中美兩國能否回歸健康的合作性發展軌道,將會決定世界和平與繁榮的未來。

          中新社記者: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在存有巨大分歧的歷史條件下發表《上海公報》,實現歷史性“握手”。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2年,中美為何會突然打破22年的隔離冰凍關系?

          朱鋒:50年前尼克松總統打破1949年以來的中美敵對與隔閡訪問中國,是基于美國對蘇冷戰的需要和對當時美蘇冷戰戰略格局的判斷。

          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中,蘇聯出兵捷克、美蘇冷戰激化。尼克松在1969年競選美國總統時,曾非常明確地提出,認為世界已經分成5大力量板塊,美國、蘇聯、歐洲、日本和中國。這5大力量板塊不僅代表了尼克松政府對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就的歷史性重視,也代表了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新中國的成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西方國家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力量。

          尼克松訪華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國面對世界力量板塊的重新布局,要通過拉近與中國的關系來聯華制蘇。但1949年以來中美一直處于完全的對立之中,接近要通過什么方式來實現?1971年4月,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中國,兩國啟動“乒乓外交”。緊接著尼克松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訪問北京,雙方正式開啟了官方接觸,商定了尼克松總統1972年2月的訪華日程。51年前的“乒乓外交”由此獲得了“小球博大球”的美譽。

          尼克松訪華期間中美簽署的《上海公報》,代表了兩國領導人戰略眼光和戰略決斷。這種眼光從美國的角度來講,它必須面對1949年以后新中國成立和中國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多元力量的一個重要成員。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也需要在西方大國陣營中尋找積極的支持與合作力量。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防華。中美經過反復磋商,終于在上海簽訂了《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兩國正常化過程的開始。圖為毛澤東主席會晤尼克松總統。<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發 鐘欣 攝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經過反復磋商,終于在上海簽訂了《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兩國正常化過程的開始。圖為毛澤東主席會晤尼克松總統。中新社發 鐘欣 攝

          中新社記者:尼克松曾在回憶錄中深情憶述這次北京之旅。回溯歷史,你認為尼克松訪華最重要的意義是什么?

          朱鋒:尼克松訪華確實是一個歷史性事件。尼克松后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曾經充滿深情地說,他當年是懷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北京之旅,并沒有足夠的把握,到底應該如何面對中國的領導人,面對這樣一個神秘的東方大國?通過在華一個星期的行程,他不僅對這個國家有所了解,而且他相信中美兩國領導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代表了世界合作、和平的新力量。

          尼克松訪華不僅打開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大門,最重要的是重新開啟了中美兩個大國握手合作的歷史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兩國是浴血奮戰的盟友,共同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勢力。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跨越了意識形態的陣營對立,重新把兩個國家、兩個偉大的文明連接在一起。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2年訪華時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瓷塑禮品。<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發 鄭萍萍 攝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2年訪華時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瓷塑禮品。中新社發 鄭萍萍 攝

          中新社記者:尼克松訪華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于世界而言,有哪些深遠影響?

          朱鋒: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中美終于開始化敵為友。1972年尼克松訪華之前,中美在朝鮮戰場、越南戰場、臺灣海峽,數次兵戎相見,是所謂的宿敵。但是兩國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完全可以根據現實真正尋找出關系發展的務實和解途徑。

          第二,大國外交需要根據國家利益和國際戰略形勢的變化不斷推動國際力量的重新組合、建立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新戰略格局,為保障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中美兩國領導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意味著中美兩國可以跨越意識形態,包括地緣戰略的原有沖突鴻溝,兩國完全可以為人類共同和平發展與穩定的前景貢獻大國責任、體現大國擔當。

          第三,在兩國國內長期敵對的國內政治宣傳輿論背景下,如何去建設一個可以重新和解與合作的兩國關系?50年前尼克松的北京之行表達了實現大國合作的基本原則,這就是不管歷史傳統和意識形態如何不同,中美之間必須“相互尊重”。訪問北京期間,尼克松在雪后登上長城,遠眺中國的壯麗山河。在長城上他曾表達,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美國需要對中國有更多了解、更多尊重。

        2002年,北京為紀念尼克松訪華30周年及回顧中美關系舉行《走向和平與合作之旅展》。一桌用當年宴請尼克松時所用的餐具擺放的宴席令參觀者駐足。<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發 陳藝 攝
        2002年,北京為紀念尼克松訪華30周年及回顧中美關系舉行《走向和平與合作之旅展》。一桌用當年宴請尼克松時所用的餐具擺放的宴席令參觀者駐足。中新社發 陳藝 攝

          中新社記者:以《公報》為指引,中美關系走過了50年歷程。當前,中美關系面臨新的挑戰和沖擊,兩國如何從歷史中尋找答案?

          朱鋒:中美關系需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50年前尼克松訪華對于今天進一步讓中美關系重新回歸健康穩定軌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歷史價值。

          從1979年到現在,中美從敵對關系走向正常化,今天中美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一大經濟體,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且兩國人員和社會交流也非常活躍。冷戰結束30年,世界的穩定和發展,其實與中美的合作進程有非常重要的關系。而回過頭來看這一切,在半個世紀以前,兩國領導人高超的戰略眼光,和他們處理兩國關系的政治技巧,為尼克松訪華后50年中美關系歷史性的巨變奠定了基礎。

          今天,中美關系正在出現的新的復雜化局面。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強調把中國視為最大戰略對手,不惜在多方面打壓中國,影響至今仍在。中美關系今天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的不是簡單、戲劇化地夸大“中國陰謀論”或“美國陰謀論”,中美要重新回歸當年兩國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和責任擔當。

        2019年8月,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故鄉加州約巴林達市為遠道而來的中國乒乓球國手們舉行了一場熱情的歡迎晚宴暨中美乒協乒乓交流會。<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張朔 攝
        2019年8月,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故鄉加州約巴林達市為遠道而來的中國乒乓球國手們舉行了一場熱情的歡迎晚宴暨中美乒協乒乓交流會。中新社記者 張朔 攝

          中新社記者:展望未來,中美戰略競爭或將持續,兩國如何續寫合作的新篇章?

          朱鋒:中美關系已經是世界上最重要、卻又最復雜的雙邊關系。未來到底應該怎樣去設計、規劃、追求,不僅考驗兩國領導人的眼光和責任,最重要的是兩國社會,兩國各種政治、經濟、科技力量,都需要對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承擔責任。

          如何更好面對今天中美戰略競爭所帶來的影響和沖擊,首先還是要回歸歷史,歷史永遠是我們最重要的教材。當年中美在經歷了數度戰場兵戎相見之后,可以打開大門,跨越太平洋握手,靠的不止是眼光和擔當,當年促成尼克松總統和毛澤東主席歷史性會談取得重大成果的根本原因是中美兩國的相互尊重。美國依然是今天世界的老大,但中國有著5000年的文明,不管在意識形態領域兩國之間存在多少距離,在人類已經構成無法分離的命運共同體的今天,中美都需要重新從歷史中尋找智慧,把握未來方向,所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依然是指導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最重要原則。

          第二,不論今天有多少分歧,中美仍需要坐下來談,通過對話溝通交流,尋找共同應對問題和爭議的方法,管控兩國關系中各種潛在的沖突和風險點,不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過度操弄。臺灣問題上美國必須“適可而止”,堅持“一中政策”的基本框架。

          第三,面對現在的中美關系,兩國仍要繼續保持人民和人民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正如當年“小球博大球”對兩國政治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和作用,人民和人民的關系是50年來中美關系能夠打破僵局獲得歷史性突破非常重要的基礎。(完)

          受訪者簡介:

          朱鋒,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執行院長、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中央外辦和外交部重點合作智庫首席專家。曾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等國際知名學術機構擔任訪問學者。研究專長為:中美關系、東亞地區安全以及南海海上安全。

        【編輯:蘇亦瑜】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制服中文在线永久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