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新家建造完畢:叢林中平坦的空地上,一棟帶花園的單層木制房子出現了,種在花園里的紅薯和白薯,成熟后將成為5個家庭的主要糧食。
“我自愿成為第一批搬遷的家庭,是因為我希望我們能在這片新土地上種植像芋頭、香蕉、木薯等蔬菜。因為在卡特利特島,蔬菜已經無法成活了。”一位叫查理·斯彼的男子告訴丹。“我希望能種植一些像可可一樣有經濟價值的作物,這樣就能保證我們的未來。”
目前,因為租不起漁船,他們只能乘坐香蕉船將捕獲的魚出售給布干維爾島民,借此換取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
“很想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不知道他們過得好不好。”父親們用英語和土著語七嘴八舌地向丹·伯克傾訴自己的相思之情。“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我們離家從未這么久。”
搬遷,是生與死的抉擇
隨后,丹·伯克再次回到卡特利特,并在那里住了一周。“睡在由棕櫚樹葉搭建的房子里,雞鳴而起,日落而息,這應該就是人間天堂吧。然而每當想到這片樂土將會消失,我感到難過。”丹·伯克在自己的博客上這樣寫道。
“我們幾乎沒有食物,也沒有人愿意來島上買我的海貨。”“以前海水才到我的小腿,現在潮涌時已淹沒我的腰部。”在卡特利特短短的幾天里,丹·伯克隨處能聽見這樣的擔憂。海水污染了果樹,帶來瘧疾,白色的尸骨隨處可見,活著的人越來越憔悴,那種長久以來彌漫在卡特利特的悠閑自得已經消失殆盡。
令人不解的是,目前卡特利特群島的搬遷工作,沒有任何政府或官方組織參與進來。唯一全程負責的,是成立于2006年的Tulele Peisa(意為“航行在我們自己的浪花上”)。在對當局政府和外界遲遲不兌現承諾的失望之下,卡特利特老年協會成立了這個協助搬遷的非政府、非盈利組織。今年4月“預備搬遷”的所有資費便來自Tulele Peisa募集的5500美元。
該組織負責人烏蘇拉·拉克瓦就出生在卡特利特群島。“族人和長輩賦予我的是一個艱巨的使命,因此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擔負起這一重任。”烏蘇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這種不確定的感覺很可怕,因為你并不知道即刻會發生什么,也許下一刻,海水會將你、你的房子、你的家人都淹沒。對于許多人來說,搬遷也許只是為了適應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對于我們,搬遷則是生與死的抉擇。”烏蘇拉感慨地說。
6億氣候難民的未來
目前,有兩個問題困擾著烏蘇拉。首先是資金,這關系到卡特利特居民搬到安全的島嶼后,能否有足夠的資金重建家園;第二是各國能否在氣候問題上盡快達成一致。“我希望哥本哈根會議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轉機,否則20年之內,太平洋中的小島將逐一消失,人們將被迫離開他們祖先居住的家園,這也是對人權的一種剝奪。”
攝影師希伯特沒有再去過卡特利特,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關注這個群島的命運,并在此后的日子為它奔走疾呼。“ 第一世界的瘋狂能源消費,使得生活在第三世界的島民承受著原本不該承受的危險。他們需要全世界的更多關注。”希伯特說。
英國《衛報》上曾刊登這樣一組數字:到2050年全球將有6億“氣候難民”,1.5億“氣候難民”將被迫背井離鄉。
本月初,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發出一項聲明,由于資金操作出現失誤,計劃用于資助卡特利特群島居民搬遷的140萬英鎊今年內無法到賬。于此同時,哥本哈根會議則籠罩在政治陰影中開局艱難。
而今天,卡特利特群島2600名居民的命運,或許就是未來6億氣候難民的縮影。(《國際先驅導報》實習記者于勝楠 記者楊梅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