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到2050年,全球將有6億氣候難民,1.5億氣候難民將被迫背井離鄉,卡特利特群島2600名居民的命運,或許就是他們的未來
“媽媽,我餓!”眼角掛著淚花的黑人小孩依偎在媽媽的懷里,顯然已經明白哭泣不能為他換來食物。懷抱孩子的女人站在椰樹下遙望遠處,希望那艘帶她離開的漁船能夠出現,而遠處除了一望無際的大海,什么都沒有。
這里是南太平洋的卡特利特群島,這個曾世世代代有人類生存勞作的地方,今天卻成為噩夢纏繞的末日危地——很快,不斷上漲的海水就會淹沒整個群島。
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外海的卡特利特群島,由6座平均海拔只有1米的環狀珊瑚島組成;這里沒有一輛自行車、沒有發電機、沒有工廠,曾是完全沒有碳排放的綠色群島。但是由于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小島隨時有被吞沒的危險。如今,島上已有首批5個家庭搬至對岸的布干維爾島,為全體2600名島民的遷移吹響了號角。
“氣候難民已經誕生。”曾于2006年親赴該群島拍攝的自由攝影師杰里米·薩頓-希伯特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他幾乎是這個小島群迎接到的第一個白人。
一群岌岌可危的小島
希伯特這樣形容他在2006年第一眼看到小島:“遠遠望去,就像是藍色海洋中的一片綠洲。這里沒有高山,沒有高樓,沒有工廠,也沒有車,只有白沙灘、濃密椰林、悠閑自得的島民和玩水嬉戲的孩子。”
然而,當2009年“生態學家”網站博客作者、前《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丹·伯克前往卡特利特群島,看到的卻是另一副場景:“珊瑚島平均海拔只有1米,最高處也僅為1.7米。人站在島的一頭,只能夠看見另一頭洶涌的巨浪正朝島中心的方向席卷而來。”
在群島上,椰肉是當地人主要的食物。但是,丹·伯克在島上親眼看見許多椰樹因吸收了海水中過多的鹽分而被毒死,只剩下光禿禿的殘骸,另一些樹則東倒西歪,再也結不出果實。“當地人開始與海水爭地,瘋狂地撿拾貝殼筑壩,但仍無濟于事,他們的生存面積變得越來越小。”
在希伯特來到這個群島之前,其中的威利島已經不存在了。
去年圣誕,一輪史上最猛烈的狂風巨瀾之后,卡特利特群島上又有幾十棟房子被海水淹沒。無可奈何的2600名島上居民,決心集體撤離家園……
今年4月,島上首批5個家庭開始著手搬至對岸的布干維爾島,在這個大得多的島嶼上,他們的生存體驗會為將來小島整體搬遷提供樣本。如今,5個家庭正在新的島嶼上艱難地適應生活,而他們的同胞,則在日漸萎縮的卡特利特群島上等待——等待漁船,也等待足夠的搬遷資金。
5個背井離鄉的黑人男子
在英國皇家地理協會的資助下,丹·伯克成為第二個來到卡特利特群島的白人,并親身見證了那場令他終身難忘的島民搬遷。
今年4月21日,天氣很好。
發動機的轟鳴聲中,一艘白色漁船緩緩駛離卡特利特島。5個黑人男子站在船舷揮手告別,留在他們身后的,是注定會消失的家鄉和前來送別的島民們。他們要趕在天黑前趕到對岸的布干維爾島——當地的島民得知卡特利特的境遇后決定,接納2600名島民前來同住。為了驗證搬遷和在對岸生存的可行性,5個符合條件的家庭被抽中,先行搬遷。
明媚陽光下,男人們面容凝重。他們看著卡特利特群島消失在視野中,或倚或坐一言不發,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繁重的任務——用最快的速度安頓下來,搭建房屋;一切安排妥當后,回到卡特利特接自己的妻兒們;迅速適應新生活,快點找到謀生方式。
“他們拍了拍一路乘風破浪飛濺到身上的水珠,雙手空空地趕到一片空地上。跟我一起來到這里迎接他們的人,也都一言不發,跟在他們后面走。”丹·伯克形容說,當時的空氣是“靜止的”,彌散著悲傷的味道,這標志著全世界第一批氣候難民集體遷移開始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