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赴美簽約,美國稀土“算盤”能否打響?丨國際識局
中新網2月28日電(鄭云天) 當地時間27日傍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乘機抵達美國,他將于28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屆時烏美將簽署礦產協議。
但這份被美國政府鼓吹成“價值或達上萬億美元”的礦產協議,真的有這么大賺頭嗎?
分析認為,急功近利的美國現任政府,不但很難在烏克蘭稀土礦產上盈利,甚至還有可能再賠進去一部分錢。
對美國來說,也許只能算是“贏了些許面子”,“里子上還是輸了”。
美國為什么想要烏克蘭稀土?
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不久,就緊盯上全球礦產資源,特朗普更是在諸多場合提及“稀土”二字。
稀土為何成了特朗普的“執念”?
資料顯示,“稀土”是17種金屬化學元素的統稱,這些元素對于智能手機、電腦、醫療設備等產品的生產,至關重要。這些元素之所以被稱為“稀土”,是因為很難以純凈的形式找到它們,但其中一些礦藏分布廣泛。
稀土金屬作為關鍵原料,深度融入了200多種產品的制作流程,特別在高科技消費品領域大放異彩。在國防工業中,稀土金屬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可用于制造電子顯示器、制導系統、激光等。
此外,根據世界礦業數據披露,烏克蘭是全球第8大錳礦生產國、第11大鈦礦生產國,以及第14大石墨生產國。基輔當局也曾說,該國擁有歐洲最大的鋰礦礦藏之一。
美國現政府自上臺以來,一改前政府對烏克蘭的支持態度,并稱上屆政府在援助問題上,“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耍了”。
而且,高舉“減員增效”大旗削減支出的美國現任政府,自然也將前政府對烏克蘭的軍事和財政援助,視為造成財政“虧空”的因素。
所以,美國現政府需要這樣一份包含稀土資源的礦產協議,表示自己“大賺了一筆”,補齊了前政府的虧空。
在外界看來,這就是美國現任政府想要贏得的面子。
另外,美國在稀土方面極度依賴進口。據美媒報道,在美國地質調查局列出的50種關鍵礦產中,美國100%依賴進口的有12種,包括天然石墨、錳、鎵等。另外28種的進口依賴度,也超過50%。
有分析認為,美國現政府或許希望通過控制烏克蘭的稀土資源,重塑全球稀土供應格局,降低自己對他國的依賴。
美國贏了面子,輸了里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謀劃都能如預期般達成。烏克蘭的稀土,可能沒有盈利的空間。
據法新社報道,法國地質礦產調查局2023年的報告顯示,烏克蘭擁有“可觀的稀土資源”,但若要進一步探勘或開發,需要龐大的投資。
有分析認為,烏克蘭的稀土開采條件很差,缺乏基礎設施建設,哪怕真的開始著手開采,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和準備工作。短時間內想要達到數千億美元的規模,難度相當大。
作為參考,烏克蘭政府2024年開發自然資源獲得的收入僅為11億美元,遠低于美國現政府希望從協議中獲得的數千億美元收益。
烏克蘭政府曾提到,若要開發該國的諾佛波塔夫斯克礦床,可能必須先投資3億美元。
也就是說,美國人想要獲得夢想中的數千億美元來彌補所謂的“虧空”,那他們就需要再給烏克蘭投資上不少錢。
烏克蘭方面也缺乏開采加工稀土的技術,稀土和鋰的開采和提煉技術較為復雜,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對于捉襟見肘的烏克蘭財政來說,購買設備、引進技術工人的錢是很難拿得出來的,所以,這筆錢也需要美國人來出。
這就是美國現政府可能要輸掉的“里子”。
甚至有烏克蘭議員表示,澤連斯基在“吹噓烏克蘭的礦藏時,嚴重誤導了美國”,“在此問題上,澤連斯基再次愚弄了美國和全世界。”
為了一個前景不明的項目,美國前期先要投入巨額金錢,從這一角度來看,這個稀土協議,和美國前政府對烏克蘭的援助似乎區別不大?畢竟,二者都是在結果難料的情況下,先行付出大量成本,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完)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3日 18:07:47
- 2025年04月23日 17:20:38
- 2025年04月23日 11:51:37
- 2025年04月23日 11:12:57
- 2025年04月23日 10: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