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中外對話|春節申遺成功:讓中國年更有國際范兒
中新網北京1月28日電(莫紅娥 張東方)2024年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為何能申遺成功?其蘊藏的文化價值給全球帶來哪些啟示?如何推動中國年進一步走向全球,越來越有國際范兒?“東西問·中外對話”邀請中外專家,進行深入解讀。
北京民俗學會會長、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高巍表示,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慶祝春節,這與其背后所蘊含的中國傳統“和”文化緊密相連。奧地利漢學家、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奧方前院長李夏德(Richard Trappl)也表示,中國春節讓中西方互相了解彼此的傳統,啟發世界各國更加團結,相互理解。
春節在海外“圈粉”,“和”文化功不可沒
每逢春節,游子歸鄉,闔家團圓的場景,織成世間最動人的畫卷。這一古老的東方節日背后所蘊含的“和”文化早已跨越國界,為世界各地慶祝春節的人們所認同。
據李夏德介紹,春節在奧地利廣為人知。無論是政府部門的招待會,還是維也納孔子學院和當地中國旅游協會等,每年都會舉辦系列活動,介紹春節風俗習慣,共品中國傳統美食,展示極具中國特色的演出,讓當地人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感受中華文化,也讓雙方能夠在一起友好地溝通交流。春節,已然成為跨越國界的文化橋梁。
在他看來,春節的核心要義是團聚,是“在一起”,更是古老的“和”文化的生動體現。中國人對團聚的執著,深深觸動著李夏德。“春節讓我們思考是否跟家人、親戚、朋友疏遠了,提醒我們要更關注他們。”他說。
李夏德指出,無論是西方的新年,還是中國的傳統春節,這些特殊時刻都提醒我們應該“在一起”。“我想,我們要團結起來,不應該分裂,必須避免誤解,互相理解。同時,這也讓我們思考,應該如何共同攜手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他說。
高巍也表示,部分國家已將中國春節定為法定假日,并形成了獨特的慶祝方式。這彰顯出,春節具備被廣泛認可的內在文化價值。“天人合一”、人與人和諧相處等“和”文化,通過春節這一載體在全球傳播,得到廣泛認可。
“春節意味著辭舊迎新。人們歡聚一堂,情感交融更為深厚,進而推動彼此互幫互助、相互扶持,攜手邁向未來。這一點深受世界各地慶祝春節民眾的認同,也使得春節成為一項極具美好前景的文化活動。”高巍解釋道。
申遺成功,為春節走向世界帶來新契機
春節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其申遺成功,不僅是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可,更有助于推動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不同民族相互了解。
李夏德表示,在當今充滿文化多樣性的世界,春節申遺成功,創造了一個機會,讓中國與西方能更加了解彼此的傳統,思考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如果要掌握未來,我們不僅要了解自己的傳統,還要了解對方的傳統。”他說。
據他介紹,每年春節,奧地利當地的電視臺都會進行報道。這讓人們意識到,春節這一古老的傳統,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無論是新年,還是中國的傳統春節,都讓人們有機會回顧過去一年的成績和面臨的挑戰,點燃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李夏德說。正是這些美好的含義,使我們對未來的看法更加樂觀,讓我們更加堅持文化多樣性,他補充道。
隨著時代變化,春節的慶祝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年輕人選擇度假過年、給長輩“壓歲錢”,甚至通過互聯網體驗外國“廟會”等。高巍表示,這些變化,為春節的傳承以及進一步走向世界,創造了契機。
他指出,春節申遺成功,既有利于春節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也有利于中國汲取其他文化精華,進一步豐富自身內涵。
此外,高巍還表示,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舞龍舞獅表演、掛大紅燈籠、吃餃子等文化符號,已成為在全球推廣春節的載體。“通過這些娛樂項目,讓大家對春節產生興趣,愿意參與,這是第一步。”
他指出,在慶祝春節的過程中,其他國家的民眾還能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豐富春節文化,推動春節更加現代化。
“通過國際交流,把中國人的認知和大家共同認可的價值推廣出去,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有助于中國人樹立文化自信。”高巍說。(完)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5/01/28/6b8e6e6ffe934b669184e39d205e0f70.jpg)
![](/fileftp/2022/04/2022-04-20/U719P4T47D50049F24533DT20220420152844.png)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02月15日 15:11:19
- 2025年02月14日 16:50:57
- 2025年02月14日 15:09:32
- 2025年02月14日 14:19:59
- 2025年02月14日 1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