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山東省濟南市掀起一場“拆違風暴”,劍指違法舊村改造房屋,也就是俗稱的“小產權房”。按照部署,9月30日之前,濟南市將對拒不停工和新開工的違法建筑、嚴重影響城市規劃、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樓盤等七類建筑進行強制拆除。
濟南“小產權房”近1000萬平方米
“龍棲莊園”是濟南市市中區黃山店村村委會在未辦理用地手續和規劃手續的情況下開發的“小產權房”,總建筑面積為31500平方米。7月初,“龍棲山莊”五座約20000平方米違法舊村改造樓盤被拆除,其中兩棟樓已建至六層,兩棟樓一層在建,一棟樓五層在建。
濟南這場“拆違風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白鶴高層住宅樓的拆除。這個建筑,既沒有規劃許可證,也沒有施工許可證,規劃18層,已經建成13層,而且建在濟南市著名風景區大明湖北岸。目前,這座已投資1000多萬元的住宅樓被列入拆除計劃,工程的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分別受到嚴厲處罰。
據濟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呂燦華介紹,之所以痛下決心拆除一批違法違章房,主要因為部分不法開發商打著舊村改造之名進行非法房地產開發,造成建筑市場秩序混亂。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全市這類野樓盤建筑面積接近1000萬平方米,其中在建的300萬平方米。目前,全市已拆除18萬平方米違法違章建筑,其中包括八個舊村改造野樓盤,建筑面積近八萬平方米。
據介紹,對于這些被拆除的樓盤,執法部門曾多次下達停工令,但是建筑方與執法者玩起“捉迷藏”,執法者一來就停工,一走就開工,有的為了加快進度連夜施工。濟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說,白鶴高層住宅樓剛開挖地槽時,就對其下達了停工通知,但是仍然建到了13層。“建筑方就是想先既成事實,料政府不敢拆房,但是他們打錯了算盤。”濟南市政府有關人士說。
“小產權房”價廉物未必美
據了解,濟南“小產權房”售價每平方米一兩千元,少數好地段的房價賣到3000元,比正常房價低一半左右。
盡管價格便宜,但其背后藏著隱患。按照有關規定,舊村改造建設房屋只能用于安置本村村民,不得作為商品房對外出售。法人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購買以舊村改造名義違法開發建設的房屋,擅自購買者自行承擔經濟和法律后果。
專家介紹說,購買“小產權房”后,由于沒有房產證,房屋不受法律保護,購房人的權益無法保障。比如,由于沒有房產證不能進入二級市場;建設過程中沒有質量監督部門檢查驗收;如果被拆遷,購房人不能獲得拆遷補償等。
呂燦華說,有的開發商通過村委會聯合開發,建完房開個售樓處就賣樓,賣完拍拍屁股就走人,不少建筑占壓了城市規劃紅線,有的占用農用地,有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這種建筑小區的各種配套設施無從談起,路不通,燈不亮,購買這樣的房屋風險大。
“另外,這種樓盤打著舊村改造的名義,其實只有個別人得益。到頭來村里土地被用盡,村民依然住舊屋,舊村依然是舊村。”呂燦華說。
盡管如此,“小產權房”還是受到了不少低收入群體的歡迎。有的樓盤剛挖地基就賣光了。在“龍棲山莊”拆除現場,一位前來打探消息的市民對記者說,本來在這看好了一套房,雖然知道沒有房產證,但是價錢便宜很多。他說,他們夫婦幾年前到濟南打工,目前家庭月收入只有兩三千元,市場上房價已經到了四五千元一平方米……買這種房子也是沒有辦法。面對拆除現場樓盤倒地,他搖搖頭對記者說:“這么好的房子被拆,太可惜了。”
風險提示
山東房地產專家郭松海說,由于城市土地級差地租的擴散效應,使城市周邊農村集體土地區位優勢凸顯。在巨大的土地收益和房產開發利潤誘惑下,城郊農村房地產違規開發勢頭猛烈。在其他地方,有的稱之為“小產權房”,有的稱為“野樓盤”,實際上都是建在農村集體土地上的商品性住宅。
前不久,建設部發布了買房風險提示,特別提醒城市居民不要購買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否則將無法辦理房屋產權登記,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有些項目允諾辦理的“鄉產權”、“小產權”,不符合法律規定。
據了解,對于此類“小產權房”建設各地紛紛叫停,但是怎么處理才能既讓群眾接受,又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各地政府都十分“撓頭”。
對于濟南市拆除“小產權房”的行動,當地市民有的質疑,有的叫好。
呂燦華表示,拆除違法舊村改造房是為了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安全。“拆除違章建筑是社會物質財富的損失,我們執法者也感到很心痛。但如果不拆,違法的開發商就會頂風作案,造成更大浪費。”他說,政府正在研究通過沒收、收購等方式妥善處置已建樓房。
郭松海建議,從維護群眾生存權、居住權角度出發,對于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規劃的“小產權房”,可以補辦手續,使其合法化;對不符合城市規劃、嚴重擾亂周邊環境、群眾意見很大的“小產權房”,應該堅決拆除。
從長遠來看,城市要增加低價住房供應,加大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屋建設供應,政府組織建造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環境優良的微利小區,以優惠價格出售出租給城市低收入者,為其提供住房社會保障,從根本上遏制違法亂建之風。(張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