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多時間完成涅槃
“一個時代的非典型建筑,一座閑置了近14年的爛尾樓,五洲商城是可以被認為是‘不良資產’的。”這是五洲商城一位原房主在QQ群空間的留言。
早在幾年前,汪登厚就開始關注五洲商城。
“2006年,白馬二期啟動,可是同時存在的還有被叫做‘毒瘤’的五洲商城,設施不完善、沒有管理,都成為逐漸顯現出來的瘡疤。”汪登厚說,要想在火車站前打造完整的商圈,改造商業爛尾樓是必行之路。
2007年底,一場關于五洲商城的改造計劃開始實施。“如果沒有利用,這會是優質資源的浪費。”在汪登厚的講述中,商業爛尾樓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賣不掉是“空城”,賣掉是“死城”,不管“空城”還是“死城”都是一種浪費。而如何將“死城”變活,需要的是一把鋒利而又準確無誤的手術刀。“拯救爛尾,可能遠比開發新的項目更有意義,需要的也是更有力的措施。”
從2008年初著手進行改造,到今年9月改造完工,其中的艱辛汪登厚沒有多說,但是可以看見的是——一個新興的美食廣場已經矗立在站前路上,成為新站商業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說,五洲商城的改造為商業爛尾樓改造提供了范例,是可以復制的經驗,只要有強有力的措施,就能使得分割銷售的爛尾樓有實際效果。”
重生必須依賴專業團隊
汪登厚總結了不少經驗,最重要的一條,他希望政府或相關部門,能介入商業爛尾樓的改造,制訂補償標準,給出相應規范。否則,商業爛尾樓的改造、復活難度,會讓資金“望而卻步”。
可以說,商業爛尾項目的重生,依賴于專業資本和專業團隊的進入。只有當項目從“糙哥”手中轉移到專業資本和專業團隊手中的時候,他們才能按照商業地產的規律,系統地對項目進行重新調整,重新定位、規劃、招商、運營,才能給項目帶來重生的機會。一個商業地產項目,只有良好的運營才能帶來價值,脫離運營的商業地產,只是一棟空洞的沒有靈魂的物業而已。比如首都北京西直門的嘉茂購物中心原來是北京某開發商開發的西環廣場,后來被新加坡的嘉德置地收購并被改造成嘉茂購物中心,通過一年多運作該購物中心已進入穩定經營狀態,這種價值重生就在于專業資本和專業團隊的進入。
對汪登厚而言,五洲改造一年來,其間經歷了諸多難以為外人道的艱難,但改造成功后,其喜悅卻有勝于普通爛尾樓。
據李慧秋介紹,雖然主管部門很難掌握省城商業爛尾樓的總量,但可見的事實是,在樓市火旺背景下,隨著資金的大量流入,省城商業爛尾樓正進入批量“復活”的高峰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類似的商業爛尾樓因產權等問題,其改造確實存在不小難度,加之爛尾樓樓盤總體設計比較老舊,配套設施不齊全,后期改建空間很小。因此,爛尾樓后期定位要謹慎,以防“二次爛尾”。(新安晚報簡雅潔 張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