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商業爛尾樓
“商業爛尾樓”,顯然與一般而言的“爛尾樓”不同。所謂“爛尾樓”,據合肥市房地產管理局總工程師李慧秋女士介紹,一般是指已辦理用地、規劃手續,項目開工后,因開發商無力繼續投資建設或陷入債務糾紛,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產項目。
進入新世紀尤其是近幾年,這些爛尾樓進入了復活高峰期。僅以2006年為例,就有兩幢較知名的爛尾樓實現了“復活”。一個是位于合肥市明光路與大通路交叉口處的星火科技大廈,1993年設計時就瞄準“合肥第一高樓”的目標,整個建筑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但1994年動工后,因各種原因多次停工,最終于2000年5月徹底停工。停工整整6年之后,它才終于迎來“新東家”安徽海匯擔保公司;另一個就是位于肥西縣桃花工業園合安路旁的桃花大廈,始建于1994年,是由當時的合肥雙弓微波爐廠投資建設,也是桃花工業園的首個建設項目,也是直到2006年才完成復活。
而按照汪登厚所說,在商業地產領域,一些已經完成卻一直空置或一直運營不暢的項目也被叫做商業爛尾樓。
商業爛尾,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放眼中國的商業地產開發市場,真正的繁榮僅僅停留在開發階段,而距離商業市場的繁榮還有很長的距離。而商業爛尾樓也幾成災,就當前的行業形式而言,拯救商業爛尾樓,可能遠比開發新的項目更有意義。“但是,它的難度也更大。”汪登厚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