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王明(化名)最近北漂了。來北京一個月,他覺得北京人活得挺“舒坦”,他說,“起碼在買房上,比較實在,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
王明今年25歲,女朋友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他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個上海男人的擔子重——就為了“房”。
王明在上海有個外地來的男同學今年結婚,同學選擇和女方父母合住,這事講起來很不好聽,上海話叫“招女婿”,也就是普通話里“入贅”的意思。同學的妻子漂亮、精明,具有上海女孩一切的優點,可就在買房這個問題上,不肯讓步。同學工作不久,手頭緊張,家里是工薪階層,父母拿不出多少積蓄給兒子供房。同學和他的老婆感情一向不錯,但一談到“買房”就要吵。男的主張實惠,想買到上海偏遠的“江橋”,100平米的房總價不到65萬元;可老婆不同意,執意要在“斜土路”,這地段房價要高得多,100平米的新房要價起碼120萬元。兩口子長期爭執不下。女方父母終于決定在自己的住房里讓出一間給他們結婚,新房等小夫妻以后攢夠錢再買,但老人家約法三章,“絕不能買得太遠”,離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越近越好。同學擔心的是,“將來孩子出生以后,該住哪里啊?”
王明的父親攢了點錢,但他從來不告訴兒子具體數字,王明說,“就怕我在買房的時候刁難他,掏空老頭子的‘養老小金庫’!迸笥殉柾趺鳎骸拔覀兘Y婚,你爸爸預備出多少錢啊?”王明去問父親,這“‘老頭’一直不改口,堅持‘只拿出50萬元讓兒子買房’!迸笥崖牭綕M不樂意,表示:“70萬元只能買到鄉下——鄉下我不去的。”又說,“這50萬干脆拿來讓我們首付吧,地段可以買的好一點!蓖趺饕恢弊≡诳拷旒覅R的小木橋路,“說實話,我也不愿把家安在太偏遠的地方。上海人把偏遠的區域稱為‘鄉下’。住在‘鄉下’,人的氣質好像也會變得土氣!狈磸退剂恐,王明打定主意要做“房奴”。
這兩年有一些上海人,特別希望生個“女兒”,生個“女兒”就意味著搞定一套房——“他既然是老公,在房子上多負擔點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房子問題上,上海女人的感受遠沒有在上海的男人來得真切、來得沉重。
房地產專家說:“在買房這個問題上,女方負擔相對小一點。所以,上海女生在買房時對區域的偏好,其實代表了大部分上海人的真實態度。她的意見,往往不僅是她自己的,還是她父母的、親戚的、同學的意見。”上海小伙子一直有個玩笑說:“我不幸生為男生,如果我是女孩,我也一定要求他買的近一點,‘絕不能去鄉下’!
上海人買房時對區域的偏好,除了交通便利、環境熟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人特愛“面子”。這房屋的區域位置似乎成為了上海人的另一種身份標識,就譬如上海記者李剛是住在“新華路”的,有些人就因為“新華路”這三個字對他肅然起敬;退休工人王帆住在靜安寺,一直有人稱呼他“王老板”;王明的女朋友逢人愛說自己住在“新天地”,其實她住在距離“新天地”尚有1公里的某一條弄堂里。
所以,很多上海人買房,不僅是買來給自己住的,還是買來給親戚朋友們看的,這其中有一個比較的因素。王明有一個鄰居,她表妹結婚買房在世紀公園附近,她就決定“自己的新房子絕不能遠過世紀公園”———最好在陸家嘴或者北外灘一帶。
《中華工商時報》近日委托調查網站“萬言網”做的一份統計表明,上海人買房比北京人更講究地段。在370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中,選擇“絕不購房在偏遠地區”的占所有調查者中的14.10%、選擇“介意,盡量不要購房在偏遠地區”的占53%、選擇“不介意,只要價格可以承受”的占33%;而在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做的調查中,選擇“絕不購房在偏遠地區”占13.10%、而選擇“介意,盡量不要購房在偏遠地區”占41.80%,比上海低10個百分點、而“不介意,只要價格可以承受”的占45.10%,比上海高10個百分點。
調查還顯示,在購房時聽老婆(配偶)的上海男性占總數的14%,自己做決定的占86%;在購房時聽老婆(配偶)的北京男性占總數的23%,自己做主要決定的占77%。我們一直說,上海男人“怕老婆”,可在買房這個問題上,看起來北京男人更“怕老婆”一點。不過,“萬言網”的責任編輯吳穎萍說,上海人小夫妻買房時,通常男方負擔多一點,“誰出錢聽誰的,這很正常。”
最近有新聞報道,說“大量在北京工作的北京人,買房在天津、河北甚至廊坊燕郊鎮,就因為那里的房價相對低廉,而且交通便利”。上海也能看到臨近的昆山市房產商打廣告,可大多是打著“度假房”的旗號。
王明的北京同事覺得身為上海男人“挺辛苦”的,又覺得上海人的“買房觀”不可理解。王明在北京一個月,接觸很多北京買房者,覺得北京人在買房這個問題上很實在。“雖然也有不少人講究地段,但人數比上海人少得多!庇斜本┤藢ν趺髡f,“我買房是給自己住的,關上門來自己過自己的,別人愛看不看——這買房講究量力而行,才不愿把自己搞得太累。”
上海男人擔子重!(鄭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