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日,據統計房產中介已經成為近年來遭遇投訴最多的行業之一,宰客、欺詐等事件時有發生。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的一項聯合調查(有2182人參加)顯示,70.9%的人不信任房產中介,認為他們“坑人的太多”。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
2007年11月,中天置業總裁蔣飛攜2600萬元巨款神秘失蹤,旗下140余家門店全線停業;2007年12月,長河地產旗下23家門店停止營業,僅有7、8家門店被保留;2008年1月,創輝租售許多網點一夜之間人去樓空,包括廣州300多家門店、上海200多家門店、重慶40多家門店等紛紛關門,甚至引發了擠兌款項的恐慌;同月,原董事長劉易良已被警方拘留的中大恒基關閉50家門店……近期房產中介行業負面新聞不斷,不免讓市場陷入沉思。怎么了?怎么辦?怎么走?三個大大的問號浮出水面。
房產中介怎么了?
不可否認,去年四季度以來彌漫于全國樓市的觀望調整影響到了房產中介的經營,這是目前市場的客觀情況。但業內人士同時指出,盲目擴張、管理混亂、資金鏈緊張等內部因素才是導致許多房產中介被迫退市的根本原因。
以影響最大、關店最多的創輝為例,在不少同行看來,它根本不是在賣房子,而是在想著玩資本!皠撦x在全國各地開那么多門店,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機構投資者,進而上市。”漢宇地產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創輝在后期那么密集地開鋪,僅是追求數量而非質量,只是想借快速膨脹的規模構建資本運作的基礎,就像一些開發商先樓市圈地再股市圈錢的想法一樣。
的確,根據創輝原定的發展戰略,其未來5年要在全國布局3000家門店,并謀求以IPO方式上市。但畢竟中介是靠服務而非資本擴張的行業,急功近利的非理性擴張,反而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經營,甚至在市場風向有變時加速其死亡。
資金安全怎么辦?
在房產中介行業面臨“洗牌”陣痛之際,如何保障交易人的資金安全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某深圳中介向上海證券報記者介紹,繼一系列中介事件爆發之后,深圳原先并不被強制執行的“第三方資金監管”措施,已從原先的“自愿”改為“必須執行”;而在上海,二手房交易資金第三方監管已經開始集體試點,并預計在半年后推廣。
資料顯示,上海二手房交易資金監管有四種方式可選,分別是銀行監管、中介監管、房地產交易中心監管以及公證處監管。4個月前,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開始在小范圍進行資金監管試點,監管模式為:交易中心設立一個獨立賬戶,買賣雙方交易過戶后,辦出產證,銀行直接放款到交易中心賬號,然后由交易中心轉放給賣方;中介作為交易第三方,捆綁上賠償責任。目前,試點單位已經擴大到8家中介公司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
業內人士指出,從近期的市場情況來看,主管部門制定類似二手房交易資金監管方式,是減少矛盾糾紛產生及規避交易風險的一個途徑。不過,交易流程中的部分環節仍存在著安全隱患,比如買方的意向金和首付款往往委托房產中介轉交給賣方,中介挪用的風險依然存在,因此,資金監管模式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手房市場怎么走?
此外,一系列的中介事件還被不少人視作二手房市場風向改變的信號,不少地區由此陷入多空膠著狀態,也許“拐點”一觸即發。
基于調控政策持續發力,第二套房貸款門檻提高,購買力較弱、改善型購房者暫緩購房計劃等,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二手房交易近來普遍遭遇寒流。去年底,不少研究機構作出判斷,二手房市場在經歷了大幅攀升之后,將步入盤整狀態。2008年央行繼續從緊的房貸政策會使得大多數投機、投資購房者知難而退,預計市場上投資客較為密集的區域將會出現掛牌房源增多的現象。
事實上,這一局面已經逐步顯現,不少地區二手房掛牌量持續增加,成交量卻與之成反比。中介人士認為,個別公司的“戰略調整”并不代表整個行業的狀況,樓市內剛性購房需求一直存在,只是由于二手房掛牌價格還沒有出現明顯下滑,拋售情況尚未普遍,因此僅反映在成交量減少。而市場博弈的結果如何,也許唯有靜觀其變。(記者 李和裕)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