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變變-樓倒倒-樓歪歪-樓薄薄-樓斷斷-樓高高-樓停停
今年的“樓市奇觀”令人嘆為觀止:從上海的“樓倒倒”,到成都的“樓歪歪”,到武漢的“樓高高”,到哈爾濱的“樓停停”,再到浙江的“樓薄薄”……一系列影響惡劣的違規操作不斷見諸媒體,原本就口碑欠佳的房地產開發商更是成了眾矢之的。
類似事件不僅直接損害了業主的權益,也間接導致了一場社會信任危機,讓人對整個樓市房屋質量都產生了懷疑。更進一步說,此事所導致的后果,已不僅僅是誠信經商的問題,而是觸及到了房地產市場的監督機制和問責機制的運行問題。
事實一再證明,我們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對制度的落實。制度如果只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掛在墻上”,就會變成擺設。再完美的制度設計,如果缺少監督機制,也只會徒具形式而無威力。而問責機制的缺失,又將助長種種“不作為”、“亂作為”現象———這正是諸多工程腐敗案件爆發的根源。
在和開發商耗了大半年的時間之后,張女士最終還是收房了。
此前,她曾對記者說:“絕不收房,維權到底!”
張女士的新家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繁華地段。近日,記者再次見到她時,已感受不到這位維權者之前的“斗志昂揚”,反而從她臉上看到了一絲倦容。
套用眼下流行的“樓高高”、“樓停停”之類的詞匯,張女士的遭遇可以用“樓變變”來形容。
推開張女士新家的臥室門,赫然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根截面積超過一平方米的大柱子。這根柱子直挺挺地立在屋子中間,正對著臥室的床。
“這讓人怎么住啊?”張女士指著柱子無奈地對記者說。
“樓變變”讓維了半年權的張女士心力交瘁,但和今年層出不窮的“樓倒倒”、“樓高高”、“樓停停”、“樓裂裂”相比,她的遭遇也只能算“小巫見大巫”了
去年年底,張女士看中了這套總價在180萬元左右的高檔酒店式公寓。滿懷期待的她在今年收房時卻徹徹底底被那根柱子“雷”倒了———當初買房時的宣傳冊上標明,柱子的位置應該在房屋的一角,頂著墻,而現在柱子竟然“跑”到了臥室中間。
隨后,張女士開始尋找原因。在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測量后,她發現,柱子“跑”到臥室中間的原因是,整個臥室無論是南北向還是東西向的尺寸,都和原來的賣房宣傳冊上的不同,所以才導致了柱子的“相對移動”。
張女士向開發商提出了“提供房屋建筑設計圖,以便和原有的賣房宣傳冊核對”的要求,但對方未予答復。
除了發現結構和宣傳冊的所示不符外,張女士還懷疑,公寓現有的裝潢水平,遠未達到開發商曾經承諾的每平方米5000元的裝修標準。
該項目的另一位業主也認為,從目前的裝修檔次看,每平方米只有1000元至1500元左右。
一氣之下,張女士拒絕收房,并將開發商告上了法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繁忙的張女士被此事攪得心力交瘁,如今也只得“湊合著”收房了。
更令張女士心寒的是,她所購住房的開發商是一家知名房地產企業、上市公司。當初,她正是沖著開發商的品牌才下定決心買房的。
對比今年以來樓市所出現的怪現象,張女士的遭遇也只能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了:
樓倒倒———6月27日,上海市閔行區“蓮花河畔景苑”小區一棟在建的13層住宅樓向南側整體傾倒。建筑物如此倒下實屬罕見,連專家也稱“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網友更是將其戲稱為“世界第九大建筑奇跡”。
樓歪歪———7月中旬的一場大雨后,四川省成都市校園春天小區6號樓和7號樓的一些住戶忽然發現,他們兩棟樓之間的距離比以往近了很多,兩棟樓斜靠在一起,越向上貼得越近;靠得最近的地方,相鄰的陽臺窗戶已經無法打開。
樓薄薄———8月,浙江省桐鄉市太陽湖小區匯宇都市花園16幢3單元6樓某業主在裝修過程中發現,樓板厚度僅為7.9厘米。據業主查詢到的建設局檔案,該小區客廳樓板設計厚度應是12厘米,其他區域為10厘米。
樓斷斷———9月底,安徽省合肥市“楓丹白鷺·湖公館”小區三期一棟在建樓房眼看就要交付使用了,卻被前來探望的業主發現,樓房底層的4根柱子出現裂痕,甚至發生移位現象。
樓高高———湖北省武漢市一棟借經濟適用房之名開發的商品房,政府規劃部門只審批建設12層,但開發單位卻違規把這棟樓蓋到了20層,而且一點兒都沒有收手的意思。直至10月底,有關部門對違建部分強制拆除。
樓停停———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方莫斯科城”樓盤,在開工近10個月、賣出近1900套后,因“手續不全”于近日被查封叫停。
樓裂裂———11月13日,陜西省西安市絲綢群雕唐都溫泉花園小區,家住27層的業主張先生驚恐地發現,自家陽臺上的裂縫長達5米,最寬的地方有兩指。此時距張先生入住剛滿一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