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土地供應政策專家座談會上,與會專家針對目前頻現的“天價地”提出,須對“天價地”引起高度警惕。并建議,在堅持國有土地公開出讓制度的同時,對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資本必須加強監管。
近期,國有土地出讓中,每平方米樓面地價高出周邊房價的“天價地”在上海、南京等地頻現。專家提醒,“天價地”非理性的土地價格上漲隱含著房市投機和投資需求過度擴張,對地產市場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可能導致的金融風險不容低估。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鄔翊光教授指出,有些開發商高價拿地,并不是單純為了建造房子出售,而是為了把拿到的土地當作一種金融手段,大搞資本運作。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院長周建春認為,一些上市的房地產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力量,頻頻拿地,制造“地王”,房地產投機和投資需求擴張,使真正的住房消費受到壓抑。
專家們一致認為,要在繼續堅持國有土地公開供應制度,推行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同時,要嚴格控制囤積土地,規范用地需求。周建春認為,可以適當縮小土地出讓面積,加快土地開發時間。盡快建立全國土地統一登記體系,對土地開發規模過大的開發商,采用累進制的稅費征收辦法,從經濟上抑制其囤地的沖動。優化中小企業投資環境,使一些資本除了樓市和股市,還有別的投資獲利渠道。
另外,要完善保障性住房供應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小映提出,政府和市場在住房供應制度中,必須兩條腿一樣長。一方面繼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推行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應力度,進而改變供求關系,間接影響開發商對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預期。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鄒曉云副總工程師認為,要對進入地產市場的“游資”、“熱錢”進行嚴格監控,防范其引發金融風險。(陸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