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在南京“新城區”江寧的一個樓盤,上午的價格還是3900元/平方米,到了下午就提到5100元/平方米,“創造”了2小時每平方米房價暴漲1200元的“神奇紀錄”。據悉,在不久前舉行的南京市房產春交會上,“參展的近40個樓盤,均價大多在7000元/平方米以上,均價在4000元/平方米以內的已不超過5家”。而就是在今年初,南京市有關部門公布的該市平均房價還只是4000多元。
見過房價上漲的,但沒有見過上漲如此之快的,兩小時每平方米房價暴漲1200元,這種紀錄真夠神奇的。問題在于,住房并非價格低廉的普通商品,現在也不是什么非常時期,房價上漲如此之快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人為操縱的因素。
常識告訴我們,只有當商品極其短缺,嚴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暴漲的情況。然而,住房并不是什么稀缺商品,在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著供應過剩的狀況,不妨列舉兩個具體例子:
其一,供大于求。上海社科院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自本世紀初起,上海的商品住宅投資和新開工面積逐年較大幅度增長,導致后期供應量激增。2003年,上海商品住宅竣工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批準預售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2004年上海商品住宅竣工面積和批準預售面積都超過3000萬平方米。遠超過市場正常需求的能力,供遠大于求的隱患逐漸增加。只是2003-2005年上半年市場投資(包括投機)需求的大量進入,才暫時掩蓋了這一矛盾。但隱患始終存在,且不斷加深。上海市的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二,空置率提高。今年4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底,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為126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商品房空置率的高低是判斷房市“泡沫”的形成與否,判斷供應與需求力量對比的重要依據。在空置面積居高不下的同時,房價卻上漲,充分證明了一個常識:房價的上漲乃是人為操縱的結果而非供不應求的市場因素所導致的結果。
應該認識到,盡管全國的開發商數以萬計,但是,由于開發商對房地產市場商品房開發和建房土地使用權的雙重壟斷,加之住房本身所具備的地域性、固定性等特點,最大限度地排擠了競爭,這本身就為開發商操縱房價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目前與房地產相關的信息,基本掌握在房地產開發商與政府有關部門手中,在有關部門信息公開不到位的情況下,開發商幾乎成了占據和發布相關信息的惟一途徑,這為開發商操縱房價提供了另一個條件。
開發商自身具有強烈的逐利沖動,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外部因素制約,他們操縱房價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遺憾的是,由于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和開發商哄抬房價的逐利目標具有一定的重疊性,地方政府對開發商囤積居奇、哄抬房價的制約意愿缺乏積極性,導致開發商操縱房價的最大一個制約因素懸空。
開發商為了對利潤的追逐刻意哄抬房價,正在導致嚴重的民生問題,同時,這一做法也是違法行為。我國法律嚴厲禁止和打擊通過壟斷貨源、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手段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根據現行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有此等行為,“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建設部、國土資源部等八部門已完成相關分工部署,從4月下旬起聯手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打擊房地產領域涉及的違法違規、權錢交易行為,哄抬房價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既然如此,對于房價兩小時上漲1200元這樣的惡劣事件,就應該徹查,看到底是何人所為,嚴懲不貸,殺一儆百,才能對房市中的不法之徒真正產生威懾力。(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