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最近播發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問題的通知》。
這個《通知》不但對愈演愈烈的違規修建辦公樓發出了警示,而且,也給當前的房地產價格提供了一個參照系數。
《通知》中說,黨政機關辦公樓單位綜合造價(不含土地有關費用及市政配套建設費),省(部)級不得超過4000元/平方米,市(地)級不得超過3000元/平方米,縣(處)級及以下單位不得超過2500元/平方米。
房價漲幅一直居高不下。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披露,與去年同期相比,3月份深圳房價上漲10.7%,北京上漲9.9%、廣州上漲8.6%。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一季度稅收情況則顯示,1至3月,全國土地增值稅稅收達88億元,同比增長了85.2%。
房價越調越漲。建設部、統計局、國家發改委都在公布自家的統計數據,卻誰都說不清問題的癥結,連個地區合理房價的標準或指導價也拿不出來。前些日子,有人埋怨三四月份的天氣預報不夠準,氣象局的同志誠懇地做了檢討和解釋。其實,“天有不測風云”。地上的事情都說不準,人世間的事情都沒個譜,責備天氣預報不準頗有些責備賢者的意味。
老百姓看房價高低,不用四處找參照物。北京的長安街上有一大溜兒辦公樓,都是省(部)級的,兩辦《通知》規定不得超過4000元/平方米,咱們因為需要交一些土地等有關費用,比省(部)級翻一番,按8000元/平方米計算如何?
從省(部)級辦公樓不得超過4000元/平方米的標準,對照一下北京四環路以內房價均在10000元以上,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房地產市場的暴利以及中間盤剝,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老百姓出雙倍的價錢,都不能在四環路以內住上省(部)級辦公樓標準的房子,究竟是省(部)級標準定得太低,還是中間盤剝得太狠,這個問題大概不需要討論了。
新華社近日對單位集資建房的種種怪現象做了報道。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集資房的價格通常比當地商品房價格低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有的只象征性交幾萬元錢。記者給出的原因是:有的集資房用地是無償劃撥,有的是違規占用行政用地,有的則是由規劃建設部門“特批”。由此可以佐證,土地有關費用在房價中的比重之高。
隨著2008年奧運場館建設的陸續完工,無論是建筑工人還是建筑材料,都會大量轉移到房地產市場。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辦公樓等樓堂館所下大力氣制止建設,也會有一大批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向房地產市場找出路。未來若干年,建筑業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更加充分,建房的價格只會降不會升。
政府要真正達到調控房價的目的,主攻方向一是控制土地價格,二是嚴禁政府一些部門渾水摸魚,趁機增加各種苛捐雜稅。政府有能力也有權力增加土地投放量,嚴打不法開發商囤地圈地炒地,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最難解決的還是政府一些部門一切向錢看,自己掉進錢眼里出不來了,以調控房價為名,“多收了三五斗”。(作者:蘇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