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8個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城市名單確定,本市榜上有名。但在增加保障房建設資金來源同時,作為職工“私人財產”的住房公積金被拿去“援建”保障房是否合適、如何操作等問題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各方認為,公積金更適合成為保障房建設資金的有益補充,作為試點城市可進行輔助性嘗試,不宜作為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
本市入圍首批試點
昨日本市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表示,審批剛剛通過,實施細則和計劃等還未最終確定。此次入圍的28個城市多數為二三線城市。這是由于大城市公積金使用率較高,可用于投資建設的資金比較緊張,而多數二三線城市公積金閑置率達到七成,較適合作為試點。本市作為試點之一,入圍的理由則是“房價穩定”。
有助增加市場供應
住建部副部長齊驥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由于公積金不能跨區域轉移,造成有些省區公積金貸款率已經超過90%,而在一些房地產市場不特別活躍的地區,公積金的沉淀量很大,2008年,全國有2000多億元資金沒有貸出去。
此次28個城市試點運行,或將使這些沉淀資金成為保障房建設的新的撬動杠桿。天津市房地產業協會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玉錄表示,從正面來看,公積金貸款建設保障性住房給本市保障房建設提供了新的資金來源,直接效果就是擴大保障房供給面積,改善市場供求結構。當供給達到一定數量時勢必為平抑房價做出貢獻。
專家觀點
此舉欠缺法規支持
劉玉錄表示,住房公積金歸職工個人所有,其權屬性質一直是這筆資金是否能用于投資建設的主要爭論點。“保障房建設此前一直主要由國企擔負,政府安居辦及房管局住房保障部門為直接負責單位。此舉無疑將政府需要擔負的責任部分轉移給了職工,更何況轉移的不只是責任,還有投資帶來的風險。一旦遇到房價暴跌,投資不能回本,損失需要由繳納住房公積金的職工負擔,有失公平!
據了解,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公積金只能用作廉租房建設補充資金,且受《住房保障法》的約束。因此,此次試點投資保障房建設,事實上并沒有相關法規支持。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