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的人認為父教缺失的原因是“生活壓力大,男性忙于賺錢養家”
3月27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的專訪《“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在讀者和網友中引起巨大反響。孫云曉的新浪博客上,該文3天之內點擊量就達到18萬,留言800多條。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新浪網跟進了一項調查(1988人參加)。結果顯示,60.7%的網友認同孫云曉的觀點,認為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的人覺得不好說;僅13.0%的人認為父教并不缺失。
“父教缺失會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男孩是爸爸生的,女孩是媽媽生的。昨天我的小姨在醫院里生下了一個小弟弟,我才明白:原來男孩也是媽媽生的。那么,要爸爸干啥呢?”這是一名小學生的作文開頭。她在文中說:爸爸每天早出晚歸,一回家就懶洋洋地靠在沙發上看電視。他看到掃帚倒地也不會去扶一下。可他對我們說一定要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時一點也不臉紅。
什么原因導致了父教缺失?調查顯示,“生活壓力大,男性忙于賺錢養家”排在第一位,69.2%的人選擇此項;其次是“男性的職業壓力更大,無暇他顧”(50.9%);40.1%的人認為是觀念問題;31.8%的人認為是整個社會不重視男性教育。
孫云曉的博客上,一位匿名網友的話引起不少共鳴:“現實生活根本就不會給男人更多的時間教育孩子,而且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連女人也無法對孩子進行更多的教育。試問一個出租司機和一個教育學者的時間、精力、學識能對等嗎?”
還有一名自稱“苦惱父親”的網友說:“現在的孩子都被學校的課程淹沒了,爸爸想和孩子玩都沒時間啊。我這幾年就苦惱無比,因為孩子沒時間和我去遠足,去旅行,去和大自然親近。”
“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待的,父教缺失會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孫云曉說,關注孩子不在時間長短,首先是要有責任意識。在任何一種教育體制下,家庭教育都應該有所作為。“教育方式很多,首先就是陪伴。比如說父親應該經常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飯。有父親在,孩子就會感到安全、穩定、有人關愛。”
娶了日本妻子并育有一子的北京文藝網總編輯、日本東洋美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楊佴旻,對中日兩國的教育差異感受頗深。楊佴旻參加過日本小學的開學典禮,校長的講話讓他很有感觸。那個校長講了三點:第一是要玩好,玩得開心;第二是好好吃飯;第三才是學習。“事實確如孫教授所說,中國的教育是讓孩子做非凡的人,日本的教育是鼓勵孩子做普通人。日本孩子沒有那么大升學壓力,反而是高中生的就業率最高,因為他們的企業非常理性,可以用高中生的絕不用大學生。所以未來怎么樣完全能由孩子自己決定。”他說。
“對于男人來說,做父親也應該是事業的一部分”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誰承擔了更多教育責任?調查中46.9%的人選擇了母親,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擔”,11.4%的人選擇其他,僅有13.0%的人表示是父親。
孫云曉說到這樣一件事,在某未成年人犯管教所,每到母親節,這些未成年人犯都爭著領賀卡給母親送祝福。轉眼到了父親節,賀卡卻沒有一個人去領。他們對母親還抱有感激,對父親卻無話可說,很多都沒什么好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