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對美國大學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常青藤盟校”就是美國頂尖大學的代名詞。但大概也有不少人并不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在8所“常青藤盟校”中,先后有5位女校長,而現在其中四所學校的校長都是女性,占了半壁江山。那么誰是“常青藤盟校”中的第一位女校長?為什么美國會有如此多的大學女校長?
朱迪·羅丹:
“常青藤盟校”首位女校長
要談美國“常青藤盟校”的女校長,首先要提到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歷史上的第七任校長、也是該校歷史上和“常青藤盟校”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長朱迪·羅丹(Judith Rodin)。需要說明的是,賓大建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740年,然而在1930年之前,賓大是由教務長(provost)來管理的,并沒有校長的設置。直到1930年,賓大才開始有了第一任校長。
朱迪·羅丹1944年生于費城,即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所在地。她1966年本科畢業于賓大,1970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在紐約大學任教兩年后,于1973年進入耶魯大學,1989年開始擔任心理學系的系主任,1991年擔任耶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1992到1994年擔任耶魯大學的教務長。在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美國的大學里,教務長完全不同于國內的“教務處處長”,也不同于國內少數大學所設置的“教務長”職位,而是學術上的最高管理者,管理著各學院的院長、系主任,是僅次于大學校長的一個高級職位,其地位要高于副校長。
羅丹1994年被賓大校長招聘委員會選任為賓大校長,當她走馬上任的時候,剛好年滿50歲。我在賓大留學期間,羅丹還是校長。我還記得她出席過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舉行的畢業晚會,會議開始前她還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贊揚了優秀的中國學生和學者為賓大所作出的貢獻。會下她與大家親切交談,合影留念,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羅丹的任期內,賓夕法尼亞大學有了迅猛的發展,不僅使這座美國古老的大學平添了很多新的大樓,更主要體現在新興了許多的交叉學科;學校為費城特別是西費城地區的教育作出了貢獻;學校的捐贈基金增長了三倍等等。人們可以眼見的賓大的進步是,從她初任校長時的大學排名第16位,到她離任時賓大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的大學排名已經提高到了全美第4位。
羅丹曾是美國薪水最高的大學校長,在2004年,她的薪酬高達98萬余美元。2004年卸任后,因為對賓大發展所作出的杰出貢獻,羅丹被授予榮譽校長稱號。卸任至今,她一直擔任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總裁。
魯斯·西蒙斯:
“常青藤盟校”首位黑人女校長
魯斯·西蒙斯(Ruth Simmons)是一位非裔美國人,1945年出生于得克薩斯州。是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第18任校長,也是“常青藤盟校”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女校長。
西蒙斯1967年畢業于新奧爾良的迪拉德大學(Dillard University),1970年和1973年,在哈佛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83至1990年間,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并擔任院長。1995年,西蒙斯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擔任頂尖大學校長的非裔美國人,她先是任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美國著名的文理學院,也是女子學院)的校長,后于2001年成為布朗大學的校長。這一年她56歲。
在西蒙斯擔任史密斯學院校長期間,學院有很大的發展,僅捐贈基金一項,就由幾年前的4.5億美元,增至9億美元。在女子學院中,史密斯學院首先開創了工程學課程,還為本科生提供了有薪水的實習機會。2001年,西蒙斯曾經被《時代》周刊提名為美國最出色的大學校長。到任布朗大學后,她提出了一個耗資14億美元的宏大計劃,目的是要提高學術競爭力,加強專業建設。在布朗大學,西蒙斯受到了師生的擁戴。據2007年布朗大學的校報調查,高達80%的布朗本科生都支持西蒙斯。
當2006年哈佛大學勞倫斯·薩默斯宣布辭職后,西蒙斯一度被認為是繼任的熱門人選,就連《紐約時報》都把她列入候選人之列,但她宣稱自己無意出任哈佛大學的校長,這才平息了人們的種種猜測和期待。
雪莉·提爾曼: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的首任女校長
雪莉·提爾曼(Shirley Tilghman)原籍加拿大,1946年出生于多倫多。1968年畢業于加拿大的女王大學,后在西部非洲教了兩年中學。后來在美國費城的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獲得了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提爾曼曾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過教授。不過在1986年,提爾曼進入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工作。2001年,她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的第19任校長,也是該校歷史上的首位女校長。那一年她55歲。
除了在自己的學科研究領域內聞名遐邇之外,她還表現在積極倡導并支持青年女科學家早日成才。提爾曼在上任后的用人問題上,被人指責說有性別歧視——重視女性、輕視男性,這曾引起了廣泛爭議。支持提爾曼的人說,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因為提爾曼任命的人中60%為男性,而另一派則說,提爾曼任命擔任重要職位的大部分高級人員都是女性,這些職位包括了普林斯頓大學教務長、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工程與實用科學學院院長、本科生招生辦主任等。而有意思的是,在提爾曼任命的這些女性官員中,包括時任教務長、后來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的艾美·古特曼,也包括時任工程與實用科學學院院長、2006年成為哈維·穆德學院(Harvery Mudd College)校長的瑪麗亞·克拉維。
無論人們如何評論提爾曼的用人方針,對她領導普林斯頓大學的才能,人們并沒有疑問。在提爾曼領導普林斯頓大學至今的8年中,該校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的大學排名中,始終高居榜首,逼使哈佛、耶魯等輪番屈居次位。僅此一條,說提爾曼是當之無愧的校長,當不會有錯。
艾美·古特曼:
美國首位接任女校長職位的女校長
賓夕法尼亞大學在羅丹擔任校長時,創造了第一位“常青藤盟校”女校長的紀錄。在羅丹卸任后,又創造了一個紀錄:羅丹的繼任者依然是一位女性。2004年,艾美·古特曼(Amy Gutmann)成為賓大的第二位女校長。
古特曼1949年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1971年畢業于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學院(Radcliffe College),次年獲得英國經濟學院碩士學位,1976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長期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87年晉升教授。1997~1998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學術顧問,2001~2004年任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務長,在此期間還擔任美國政治與法律哲學協會的主席。
2004年,古特曼被賓大校長招聘委員會遴選為校長,時年55歲。她上任伊始,就在就職典禮上提出了一個發展賓大的宏偉計劃《賓大合約》(Penn Compact),目的是不僅要使賓大在全球范圍內成為教學、科研和專業實踐方面的領袖,也要使賓大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人類進步方面發揮更有效的作用。該合約圍繞著三個中心目標展開:不斷吸引最優秀的學生而不考慮其經濟背景;選聘和留任各學科最好的教師隊伍;加大賓大在費城地區、美國和世界范圍內的各種影響力。后來,她還提出了《賓大聯結》(Penn Connects)的計劃,極力擴張賓大的主校園區,該計劃試圖要激發費城地區的經濟、教育和社會的發展力。
幾年來,古特曼一直是全美高校“按需獲得助學金”(即只要需要就應該獲得助學金)的倡導者。賓大是全美最早提出“家庭年收入在6萬美元以下者,學校給予資助而不是讓學生貸款”的大學之一。最近古特曼又率先提出,從2008年9月開始,家庭年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下者,都可以接受整套的資助計劃,而到了2009年,所有學生,不論家庭收入幾何,都可以享受到此項資助計劃。
德魯·福斯特:
哈佛歷史上的首位女校長
德魯·福斯特(Drew Faust)1947年出生于弗吉尼亞。1968年畢業于布萊恩·摩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位于賓夕法尼亞州),1971年和1975年分別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之后在賓大工作了25年。1984年成為教授。1996~2000年期間,曾擔任美國文明系的系主任。2001年1月起,到哈佛大學創辦拉德克利夫高級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長。
2007年,在福斯特60歲的時候,她被遴選為哈佛大學的校長,從此成為哈佛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長,也是哈佛自1672年以來,第一位沒有獲得過哈佛大學本科或是研究生學位的哈佛校長。在剛剛獲得任命的新聞發布會上,她說,“我希望對我的任命,可以成為機會開放的一個象征,而這哪怕是在上一代人那里也是無法想象的。”接著,她又說道,“我不是哈佛的女校長,我是哈佛的校長。”
在2007年10月12日她的就職典禮上,福斯特發表了熱情洋溢的就職演說《放飛我們最富挑戰性的想象力》。她說,“一所大學關乎學問,影響終生的學問,將傳統傳承千年的學問,創造未來的學問。”(郭英劍)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