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與和聲 澳門代表委員建言“琴澳和鳴”新篇章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序曲與和聲 澳門代表委員建言“琴澳和鳴”新篇章
中新社記者 曾玥 陳建新
隔河相望,橫琴與澳門的最近距離僅187米。慢跑187米至少需要半分鐘,從橫琴口岸通關往來琴澳,最快只需20秒。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深合區”)自去年正式封關運行以來,琴澳深度融合發展按下“快進鍵”。今年如何加快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進“琴澳一體化”,成為全國兩會期間澳門代表委員的關注焦點之一。

序曲:“試驗田”的改革樣本
深合區涉及兩種貨幣,是兩個關稅區的交匯點。隨著澳門居民及企業在深合區的生活、創業、就業、置業及投資活動持續深化,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黃顯輝觀察到,跨境民商事糾紛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相關案件涉及合同爭議、知識產權保護、勞動權益等領域,深合區在跨境法律適用、證據互認、司法協作等方面存在相關規則的銜接問題。
就此,他建議,在遵循憲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前提下,逐步構建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制度體系,探索兩地協同立法機制并成立協同立法小組,構建規則銜接共同體,以立法創新賦能琴澳深度融合,有序高效推進“琴澳一體化”發展。
截至2024年10月,已有超過2萬名澳門居民在深合區生活就業,逾6500家澳資企業落戶橫琴。
為更好吸引國際優質資源,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葉兆佳建議,鼓勵澳門及境外優質資金投資橫琴,允許在澳門注冊成立的基金公司直接投資深合區等。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留意到,人才跨境生活就業的過程中,仍存在社保權益銜接不暢等問題。對此,他建議,推動粵澳社?;フJ規則銜接與政策支持,探索建立機制,促進兩地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制度相異、待遇相通”的創新銜接,優化扶持政策以吸引高層次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型開放提供示范樣本。
和聲:“新街坊”的安居細節
“澳門新街坊”是橫琴首個為澳門居民打造的綜合民生工程。去年9月,“澳門新街坊”配套教育項目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正式開學,成為內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學校。
著眼基礎教育,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陳虹建議,支持橫琴建設語言體系多元化、生源多元化、教師主體多元化、升學途徑多元化的基礎教育體系。
針對高等教育,她建議支持澳門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在橫琴設立“澳門大學城”,引進世界知名大學、重點實驗室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將深合區打造成大灣區國際化人才培養高地。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會長吳小麗認為,面對新的生活環境,社會服務需將“澳門經驗”與“橫琴實際”有機融合。
她建議,在琴澳養老服務相關執業資格互認、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琴澳間康復醫療器械及輔具的便捷流通、跨境養老政策和社會保障銜接等方面加以完善,提升當地長者的生活質量。
“小城”新事未完待續,“琴澳和鳴”譜寫新篇。葉兆佳期待,琴澳兩地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機制建設上尋求更開闊的思路、更大膽的轉變,實現制度規則的深度銜接,體現深合區“咸淡水交匯”的機制活力。(完)

- 專題:2025全國兩會

大灣區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20:53:25
- 2025年04月12日 13:11:02
- 2025年04月12日 09:15:09
- 2025年04月11日 21:51:37
- 2025年04月11日 17: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