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會客廳|李慧瓊:以自身經歷向香港市民講好“一國兩制”故事
中新網香港8月3日電 (記者 劉大煒 范思憶 劉軒廷 羅嗣昱 梁源 特約記者 朱可)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區議員、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主席……多年來李慧瓊一直深耕香港社會,以多種身份為市民服務。在她社交平臺的自我介紹中,一直用這樣幾個關鍵詞描述自己:“土生土長的香港會計師”“喜歡新事物”“愿意接受新挑戰”。今年3月,她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她如何看待自己的“多重身份”?在不同職位上又將如何為香港市民服務、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李慧瓊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客廳”專訪,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采訪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網記者:今年3月您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是香港歷來最年輕的一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也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唯一的一位香港女性,可以說這也是您人生當中的高光時刻,但是同時也說明您身上的擔子、使命和責任越來越大。在香港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可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您具體的工作規劃或工作內容?
李慧瓊:首先能夠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光榮的任務,還是一個很重的責任。因為香港只有一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過去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工作也都十分出色。怎樣在這個基礎上,特別是現在是新時代之下,(香港)由治及興的途中,希望用好這個(指全國人大常委會)平臺,發揮好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角色,做好雙向溝通的橋梁,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所以在開完全國兩會后,我非常努力去香港社區、團體、學校,同學生和市民講好全國兩會故事。
其實香港市民對全國人大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工作一知半解。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讓香港市民了解全國人大這一國家政治體制,了解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工作。因為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需了解“一國兩制”。香港市民過去關于“一國兩制”、國家體制等都是從媒體里面得到的,資料就比較片面。我覺得現在這個新時代下,我們有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將國家不斷發揮著積極作用的體制,可以通過我的親身經歷分享給香港市民聽。

當然,在去開(全國)人大常委會或者在其他的交流中,我也希望說好香港故事。因為香港經歷了社會事件,經歷過很艱難的時候,內地有部分朋友對香港情況有些誤解,又或者不是完全掌握的,所以我都會用好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工作平臺,將香港的政策、香港的一些最新情況分享給內地的朋友、內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地的領導聽。
例如上次會議時,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關于無障礙通道的審議法案。香港無障礙通道方面做得不錯,(現在)內地正在努力去做,我就(可以)將香港無障礙通道的經驗分享給有興趣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我覺得這樣也可以讓更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或者中央領導了解香港的情況。
其次,我也希望無論作為民建聯主席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在新時代下增強發展動能,按照習主席對我們的要求,我們都有一個積極的角色。此前我去過東盟訪問,這個暑假我相信會再去其他地方(訪問),增強對外聯系,發揮香港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同時我們也應該更好(發揮)協調(作用),有直接的渠道(向中央)反映實際情況。
除了普羅市民之外,我們也會定期同業界、團體見面。我們之前也已經同大灣區主要團體見面,包括深圳社團聯會、東莞社團聯會、廣州社團聯會等。因為他們在當地做生意,聯系比我們更密切。希望通過他們的經驗,與他們對接,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提出更多實際、可操作又行得通的建議,無論是向特區政府還是向中央政府。很高興聽到行政長官在行政會議前提到他同(特區政府)司長都會多去大灣區(考察),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也希望在這一方面承擔更積極的角色,協助特區政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身份還包括全國兩會期間的議案。我都很認真(準備)。其實每一個議案都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會定期與業界保持聯系。我之前已提出20余個議案,部分議案相關部門已經同我聯系并做跟進,有部分(議案)稍后再正式聯系。此外,我們也通過民建聯的網絡成立人大政協辦公室,協助市民處理個案,或者反映意見。截至目前已經收到超過100個查詢或者個案,(其內容包括)內地的法律問題、婚姻問題等,我們都盡力希望提供支援。
這些就是我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工作計劃。

中新網記者:近期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完善地區治理的建議方案,其中主要包括重塑區議會及強化地區治理架構。您作為“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的總召集人,最近這幾天也是馬不停蹄和市民去推薦新的完善地區治理的建議方案。可否請您談一談成立這個聯盟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以及您“落區”之后收到的市民的反饋如何?接下來聯盟該如何配合特區政府做好更多服務市民的規劃和加強社區的建設?
李慧瓊:“落區”推介完善地區治理,我認為(收到的)反應很好。主要我都是分享自身經歷。因為我作為區議員超過二十年了,其實很能感受到地區治理過去的一些發展變化和不足的情況。通過自身分享,大家也都同意區議會要與時俱進,最重要的是要落實“愛國者治港”,不可以讓區議會成為一個破壞的平臺。另一方面,我想大家都很觸動(的)就是希望區議會真是可以幫到市民做到實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市民跟我反映過很多次街道清潔的問題,我也將這些意見反饋給(特區)政府,但由于(特區)政府缺乏上層的協調,很多時候(市民的)問題長期沒有變化。后來由(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率領的一個地區統籌小組(指“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在社區衛生、街道管理上(才)有一個明顯的效果。因為普通市民其實更關心的是影響生活的小事,但由于過去的區議會沒有強力的協調安排,(很多問題)未能得到解決。此次(這個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包括(民政)專員做(區議會)主席、(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統領的地區小組,都是希望擴大統籌力度,真正解決地區問題。
香港立法會雖然不能夠用全國人大或者全國政協去類比,但如果用一個城市來講,由于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立法會有制定和修改法例的權力,其實就接近人大的部分權力。立法會除了制定修改法例外,也有參政議政的角色,可以定期向(特區)政府提意見,這部分就是相當于政協的角色。
通過(區議會)改革,我們希望將平時議員辦事處的功能還有角色強化,那樣真的幫到他們(指市民)。

中新網記者:前段時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的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考察團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考察。考察團兵分兩路,作為考察團的一員,您參與考察佛山等地,可否聊一聊這次去佛山之后的感受?立足大灣區的發展現狀,您認為兩地未來有哪些協同發展的機遇?
李慧瓊:佛山是我家鄉,我一直都是很關心那里的,就算疫情期間(我也)都關心佛山的發展。
佛山是一個發展得不錯的城市,特別在氫能源的應用上都走得很前面。大家都可以看到,香港電動車、電動巴士引入得很慢,我覺得這一方面佛山可以作為香港的借鑒。
我另一個比較印象深的就是我們去了(深圳)云巴看輕軌。其實大家看到香港的公交(公共交通)都是鐵路為主,而鐵路很單一,就是重鐵。新界有輕軌,但是總體都是以重鐵為主,其他就是巴士了。但是我服務的區九龍東最近有熱烈的討論,大家都很希望,就像按照特區政府講的,(香港)可以引入不同的輕軌作為服務。
而原來的調研中,內地有很多模式的輕軌,我們這次親身去體會的就是云巴。云巴是一個無人駕駛的輕軌系統。另外我們有同事也都去了株洲看智軌,還有武漢的空軌。(內地)在這方面的發展真是一日千里,香港絕對是可以(從中)借鑒的,我們作為議員也可以借鑒。
中新網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您也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香港在這45年當中也是擔任了重要的角色,請您來談一談這方面。您認為香港在這45年以來最大的變化是什么?始終不變的又是什么?
李慧瓊:我認為香港過去的45年還有未來的角色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地方是我們應該繼續扮演(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最接近的一個城市。因為香港有“一國兩制”,也有“聯通世界、背靠祖國”的優勢,還有獨有的司法體制,這個司法體制在世界上也得到一定的認可,這些都讓香港在擔當“超級聯系人”角色的方面有獨特優勢。這個我覺得從過去現在到將來都是沒變的,習主席“七一”講話就是香港回歸25周年的時候也提到這點,我十分同意。
香港在地緣政治如此復雜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將更多不同的新興市場(聯系起來),或者(在)“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需要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另一方面,香港的專業服務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可以與想“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成為伙伴。我此前曾帶團前往印尼,感受很深的是,中國高鐵已經走入印尼。與當地人交流的時候,他們說如果(可以)與專業服務方面香港的(企業)朋友一起合作,對于日后國家技術的“走出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者其他地方,相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此外,)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是獨有優勢,一方面面向世界,另一方面通過與內地的互聯互通,可以讓世界上愿意到香港上市的企業享受到內地的融資。這些都是香港可以繼續發揮的優勢。
香港變了的地方當然就是現在國家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過去香港比較粗獷式的發展模式要改變了。香港在這里要思考,在國家高質量發展方面(應)怎樣發揮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助力。另外(改變的地方)就是現在復雜的國際形勢。香港作為最開放的城市,要思考怎樣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等方面做得更好,讓國家放心繼續發揮我們的角色。

中新網記者:到今年的7月1日,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已經滿一周年的時間了,您如何評價一年來特區政府的工作?您如何評價一年的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的關系發展?
李慧瓊:我認為他們(指特區政府)積極作為、敢于創新、勇于擔當。大家都看得到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及其團隊在各方面都很努力做事,增強發展動能方面行政長官李家超也親自帶隊去不同地方(考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其他(司)局長(方面,大家)也可以見到,(在)解決房屋問題上建立了一些創新的做法,例如簡約公屋等;土地開發方面,北部都會區建設、交椅洲人工島(發展計劃)都在穩步推進,顯示特區政府不避困難,努力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
至于行政立法關系,已經恢復到香港基本法的設計原意,就是立法會起到監督作用,又能不斷協助特區政府完善施政,我認為是一個健康的行政立法關系。(完)

- 專題:港澳會客廳
大灣區精選:
- 2025年04月05日 20:07:59
- 2025年04月05日 18:09:42
- 2025年04月05日 17:36:07
- 2025年04月04日 15:12:02
- 2025年04月03日 19:25:23
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