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00多年前漢墓文物提取:像做手術一樣
中新網紹興3月11日電 題:揭秘2000多年前漢墓文物提?。合褡鍪中g一樣
作者 項菁 殷俊
“提取文物,像做一臺非常重要的手術。我們的‘病人’就是墓葬中的遺物,在場的每位工作人員、每個環節都非常關鍵?!闭憬〗B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羅鵬說。
今年2月,“浙江紹興古城發現29座古墓葬”引發廣泛關注,年代跨度從戰國時期延續至清末時期。近日,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多名考古人員對兩座西漢晚期土坑墓的文物進行提取。
深埋2000多年的漢墓文物如何“浮”出地面?

據悉,上述古墓葬是在修建府山口袋公園的過程中被發現的。隨后,當地考古人員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土坑墓、磚室墓、僧人坐化缸墓、石灰澆漿墓以及甕棺葬等多種形式。其中,兩座西漢晚期的土坑墓保存較好。
從現場可見,兩座古墓開口距地表約3米,墓向近南北向,隨葬品密集分布,包括釉陶壺、陶罐、陶灶、陶盆以及青銅鏡、鐵器、琉璃串珠、貝殼等遺物。
“這兩座古墓仍然維持著當初下葬的情形。”羅鵬介紹,墓壁是建墓時的原始巖穴壁,二層臺槨室及隨葬品均沒有被盜擾的痕跡,棺木和骸骨已腐朽不存,只剩一層黑色的板灰和紅色棺木漆皮碎屑。

對該墓提取文物的當日,十多名考古人員7時便已就位,按計劃當天完成全部文物提取。
文物提取過程中,考古人員按照“先上后下,先疏后密,先易后難”原則進行,攝影、攝像人員全程記錄?,F場,分工也十分細致,除攝影、攝像人員外,文字記錄員、器物提取人員、文物修復技術員等也都在現場各司其職。
提取的第一件物品是大型釉陶敞口壺。兩名器物提取人員先是合力取出了最為完整的壺口部分,旁邊的工作人員接過后,將其放入文物周轉箱。隨后,兩人繼續提取剩余殘片,同時還將壺內的泥土收集進另外的標本袋內。
陶器內的泥土為何也要提???羅鵬稱,根據古代喪葬習俗,隨葬的器物中可能存放了主人生前喜歡的美酒、美食等,對這些泥土進行檢測分析,便可了解當時的飲食習慣。

實際上,在此次提取文物前,攝影、攝像人員已對古墓所在區域及古墓內部進行了航拍和全景拍攝,目的是形成三維數字化建模,虛擬復原古墓場景。此外,考古人員還繪制了CAD圖紙(計算機輔助設計圖紙),對已探知的文物進行編號。
當日,當地考古人員實際提取文物共計62件。由于沒有發現證明身份的物件,墓主人的身份暫時是一個未解之謎。
羅鵬還透露,紹興古城內發現的29座古墓葬中,除了上述兩座西漢晚期土坑墓,還發現了一座大型東漢磚室墓,“就在這三座漢墓南側1.5米的地下,最近我們又新發現了一條石塊砌筑的排水道,呈南北向延伸,這表明該地尚存更早的古墓?!?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9日 18:54:44
- 2025年04月08日 21:25:39
- 2025年04月08日 16:41:27
- 2025年04月08日 16:12:53
- 2025年04月08日 15: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