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創作團隊解碼春晚亮相的“春碗”
中新社景德鎮1月29日電 (記者 姜濤)“2025年春節是第一個‘非遺版’春節,‘春碗’的亮相承載著我們對新年的美好祝福,也希望讓全球觀眾感受到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蘊。”“春碗”設計團隊負責人、景德鎮陶瓷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汪浩29日接受采訪時說。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5/250129/fc641be4-6565-4359-ad97-1736df828433_zsite.jpg)
千年瓷都景德鎮匠心制作的青花斗彩“春碗”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由景德鎮市20余名能工巧匠設計制作的陶瓷藝術作品為全球觀眾送上一場陶瓷文化大餐。
汪浩介紹,“春碗”碗口直徑1米,代表春節“入遺”元年,由兩名以上工匠一次性手工拉坯成型。“高44厘米,代表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碗身采用釉上粉彩工藝和描金工藝繪制各類年俗活動,精心雕刻了五個不同書法的福字,寓意五福臨門。”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5/250129/2ec46ae0-6856-48a0-ab74-5b93fb4be57c_zsite.jpg)
同時,汪浩設計團隊以陶瓷為載體,深挖春節文化內涵。裝飾采用精湛的青花斗彩陶瓷工藝,將貼窗花、舞獅、舞龍、放鞭炮、團圓飯、看大戲六大春節年俗巧妙融入,畫面色彩明快鮮艷。“我們不僅展現中國春節的熱鬧場景,更傳遞出和平、和睦、和諧的中華文明理念。”
設計方案定稿后,由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特大件制作代表性傳承人吳江中,組織10多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作。“拉坯、釉下繪制、雕刻、上色、吹釉、釉上彩繪和燒制等一系列工序,我們用時20多天才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陶瓷工序中各種不確定性,吳江中帶領團隊制作了13個泥坯,但在風干的過程中,只有3個保持完好。“我們先行燒制了2只,其中一只開裂,另外一只被送去參加彩排。1月15日,最后一只出爐的‘春碗’,色彩飽滿度更優,最終登上春晚舞臺。”(完)
![](/fileftp/2022/04/2022-04-20/U719P4T47D50049F24533DT20220420152844.png)
![](https://changyan.sohu.com/upload/asset/scs/images/pic/pic42_null.gif)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2月17日 19:09:16
- 2025年02月17日 18:38:00
- 2025年02月17日 11:16:38
- 2025年02月17日 08:41:52
- 2025年02月17日 07: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