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22日在“21世紀經濟年會”上表示,在目前高投資、高出口、高消費以及較高物價漲幅的經濟形勢下,宏觀調控應以數量和行政手段更有效,有關部門應更大膽的提高利率,抑制高通脹風險。
提高準備金率不可取
“目前,中國貨幣政策已由穩健改為‘從緊’,這是很及時的。”林毅夫說,之所以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是因為2003年延續至今的“高增長、低通脹”形勢已發生變化,前幾年我國出現的產能過剩已被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的高增長逐漸消除,通貨膨脹率隨之正在上升。
“1997年至2002年我國經濟主要表現為產能過剩以及通貨緊縮,因而利率政策的調控作用有限。”林毅夫說,2003年至今我國產能過剩情況逐漸消除,在“三高”的情況下,調控應以利率更為有效。
“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其負面作用要大于正面作用,因為它主要擠壓的是中小企業貸款,不利于解決就業、收入分配、啟動內需。”林毅夫稱,提高利率則更有利,可以減少投資和消費,使得通脹壓力緩解,也能減少資產泡沫,逐步讓儲蓄利率為正,否則就等于政府直接把資金趕到股市、房市。
中美利差不足以吸引熱錢
受次貸危機影響,美聯儲已持續出臺減息政策,而今年以來央行連續6次加息,不少人士擔心這一貨幣利差會吸引更多熱錢進場,助推中國資本市場的泡沫。對此,林毅夫認為不必過于擔憂。
“熱錢流入的目標可能有3個:貨幣升值,賺中美的利率差,在國內資本市場獲利。”林毅夫稱,由于中國資本賬戶沒有開放,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外來投機者的交易費用很高,中美利差不足以吸引熱錢。同時,提高利率本身對資產泡沫有抑制作用。
對于頗受關注的匯率問題,林毅夫稱,只要人民幣繼續執行主動、可控、漸進的匯率調整辦法,每年根據美元的強弱將調整范圍控制在3%—5%之間浮動,即屬正常狀態。(記者 薛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