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金融危機重創國際貿易 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
2009年1月28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總額為819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不過,該方案附加條款規定,獲得資金支持的基礎設施項目必須使用美國生產的鋼鐵產品,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制服和紡織品必須是真正的“美國制造”。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貿易自2008年四季度以來急劇下滑,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沖擊;而關于“使用美國貨”的法案是否會火上澆油,觸發一場類似“大蕭條”期間的貿易保護主義悲劇,引起全球范圍內高度關注。
點評:全球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造成巨大打擊。據統計,全球貿易量在2009年5月達到了危機以來最低點,比2008年4月的歷史峰值下跌20.4%。按區域看,日本損失最顯著,出口量最低月較歷史最高月下降40.3%;拉美地區表現最好,出口量最低月較歷史最高月降幅為19.6%。與歷史比,全球貿易自由落體式下滑幅度甚至超過上個世紀“大蕭條”前期的水平。
全球貿易遭受重創有四大原因。第一,受金融危機沖擊,美歐消費者長期依賴負債擴張的消費模式難以為繼,進口需求急劇下降,對其貿易伙伴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第二,貿易融資緊缺。由于全球流動性急劇萎縮,國際銀行業遭受重創,無法提供貿易融資支持,打亂了正常的貿易活動。第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企業存貨調整,進出口商持幣觀望,加劇了貿易活動的萎縮。第四,貿易保護主義的干擾。許多國家違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粗略估計,上述因素對全球貿易下降的影響比例大致為80%、10%、5%和5%。
盡管貿易保護不是全球貿易下滑的首要因素,但伴隨經濟的疲弱復蘇,人們普遍擔憂貿易保護主義是否會成為金融危機之后,拖累全球經濟的最大“殺手”,引發經濟二次衰退。“大蕭條”期間的教訓值得警戒。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大幅提高2萬多種進口產品的關稅。世界各國迅速發起報復,也相繼大幅提高關稅水平,全球經濟遭受致命打擊。1932年,全球貿易比1929年下降了25%,工業生產降幅達30%。貿易保護主義還加劇了各國政治沖突,成為二戰爆發的重要根源之一。
基于金融危機的緊急形勢,從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不到一年時間內,G20召開了3次金融峰會,各成員一致承諾保持全球經濟的開放性:不得針對投資、商品及服務貿易設置新障礙,不得對出口施加新限制,不得推行違背世貿組織規則的措施來刺激出口,把國內政策對貿易和投資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抵制金融保護主義,尤其不能限制國際資本流動。這對避免全球貿易蕭條、推動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美國“使用國貨”的法案開了一個不良先例,許多國家為保護本國就業與特定產業,也推出系列貿易保護措施,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據調查,G20成員在2009年前7個月發起的貿易保護調查數量是上年同期的8倍,反傾銷措施高達86起。因此,盡管全球工業生產有較大反彈,但全球貿易依然低迷。這反映各國刺激政策要使國內受益,外溢效應有限。
總體看,國際社會充分汲取了歷史教訓,全球未現貿易保護大戰。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松警惕,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復蘇較為疲弱之際,各國政府有必要加大合作,強化反對貿易保護的力度,以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
點評人: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 王家強
5、金價油價大幅上揚 全球通脹預期升溫
2009年,伴隨著美元貶值和經濟復蘇,全球范圍內金價和油價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2月20日,金價飆升至1005美元,之后經過振蕩上揚,至12月最終突破1200美元的關口,又一次刷新紀錄高點。石油價格亦呈振蕩上行趨勢,紐約市場原油期貨11月一度觸及每桶80.40美元,創金融危機后的新高。此后油價雖略有下跌,但到12月21日依然維持在每桶72美元以上。至此,金價、油價全面上揚的局面形成。
點評:黃金和石油商品的價格水平是影響世界經濟走勢的關鍵因素,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方向標。2009年,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黃金和石油市場重現繁榮之勢。金價屢創新高,并于年底突破1200美元關口;油價震蕩上升,危機后已由每桶30多美元漲至70美元以上。推動黃金和石油價格大幅上揚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首先,危機后各國基本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2009年世界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與之相應,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國對原油的需求增幅可觀;同時,中國和印度等亞洲國家亦為傳統的黃金消費大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復蘇也刺激了對黃金的更高需求。另一方面,從供給上看,鑒于金融危機后石油價格的大幅縮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采取了“保價限產”的措施,限制了原油市場上的供給;同時,世界范圍內的黃金年產量也基本穩定。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基本需求的增加和市場供給的相對穩定,為全球范圍內黃金和石油價格的上揚奠定了基本的格局。
其次,美元貶值對于黃金和石油價格的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雙赤字”狀況從長期上決定了美元走弱的態勢;而為推動經濟走出危機,美國采取了量化寬松政策,財政赤字進一步加劇,加大了美元貶值及貶值引起的壓力。由于黃金和石油價格一般直接由美元標價,美元貶值壓力必然導致金價和油價的攀升。
值得指出的是,石油和黃金的大幅上漲不僅是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復蘇的跡象,而且還標志著全球范圍內通貨膨脹預期的升溫,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投機的盛行。伴隨著各國的經濟復蘇和救市計劃效應的顯現,全球范圍內的通貨膨脹初見端倪。為了避免通貨膨脹帶來的財富縮水,實現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各國投資者將大量資金投入資產市場進行投機炒作。以大宗商品交易為例,代表大宗商品價格變化的CRB指數,從2008年12月5日的322.53點飆升至2009年10月19日的465.64點,漲幅約45%,相當程度上是由市場投機推動。
2008年的金融危機結束了長久以來全球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虛假繁榮,但隨著危機的結束和經濟的復蘇,在金融危機中受到抑制的市場投機力量再次顯露出膨脹態勢,這可能為新一輪投機泡沫埋下伏筆。因此,在危機之后,如何在恢復各國經濟增長的同時避免通貨膨脹的壓力,以及如何在保持市場活動的同時規避投機所引發的全球范圍內的系統性風險,已成為各國政府以及國際金融組織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點評人: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總經理 陳衛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