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業還有多大空間
“你能想象嗎,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日本,只有兩條院線?”富海芳對記者說,“不過這兩條院線的規模相當于我國院線前五強,票房收入更遠超中國。和美國約8000人擁有一塊電影銀幕相比,中國約30萬人才有一塊電影銀幕。這說明什么?說明中國的電影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廣電總局的統計數據稱,院線制改革以來,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從2001年的9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43億元,增幅近4倍,年復合增長率接近40%。而2008年我國以30%的票房增長幅度居全球之首,并首次進入全球電影票房市場的前十名。
去年,我國年產故事片總量為402部,僅次于印度和美國,位列全球第三。但其中實現票房收入200萬元以上的只有60部,占總數的15%,有過億票房的只有8部。每年拍攝的大部分影片甚至進不了影院,這是目前電影行業發展的一個隱憂。
申銀萬國認為,未來5年,我國電影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35%,預計到2014年,國內票房將突破200億元。
“我國電影行業目前處于高速發展期,即使在去年的金融危機下,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原因就是電影是娛樂消費中成本最低的,經濟環境不好時,它能成為其他娛樂的替代品,而經濟環境好時,又能跟隨大環境一起發展。”銀河證券研究員許耀文預計,三年內中國電影行業的年產值將突破百億,而200億、300億元的年產值也并不遙遠。
而另一方面,中國電影行業的利潤,將來或許也不局限于票房。
“目前中國電影業的總收入里,票房大約占到70%多,影院小賣部占到20%,衍生產品收益基本可以忽略。”富海芳告訴記者,在日本和美國的電影業中,票房、小賣部和衍生產品收益比例大概在4∶3∶4左右。“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也有足夠大的空間讓我們去挖掘。”
資本大鱷跑馬圈地
如此之大的現實利益加上如此之大的想象空間,資本瘋狂涌入電影行業就成了必然之事。
“究竟是電影業的繁榮吸引了資本,還是資本的進入繁榮了電影業,我也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大家都想趁著外資還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國影視行業的時候,抓緊時間攻城略地。”富海芳說,“現在的情況是,誰有資金,市場就是誰的。而你占領了多大的市場,決定了你在未來的超級大蛋糕里能分到多少甜頭。”
在跑馬圈地的大旗下,與影視相關的企業如雨后春筍一樣冒了出來,而原有的市場巨頭,則在抓緊時間進行產業整合。
“比如華誼兄弟,原本就是拍電影的,現在也做自己影片的一級發行商,同時還做演員經紀業務。據說他們這次上市,部分募集資金就將用到下游行業的建設。再比如保利博納這樣的傳統電影發行巨頭,現在也頻頻參股電影的拍攝制作,比如《見龍卸甲》,同時還在積極進行下游的影院終端建設。而院線也在積極向上游發展,比如新影聯就參與投資了《畫皮》和《葉問》。至于中影這樣的大鱷,自然是把觸角伸到了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富海芳介紹說,除了沿著產業鏈縱向的擴張和整合,電影機構的橫向擴張同樣未曾停止過腳步。
“除了規模越來越大的制片商,院線也正在打破地域局限,出現全國性的巨頭。”國家廣電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34條跨區域的院線,這些院線通過合約或者資產聯合的方式擁有1545家影院的4097塊銀幕,控制90%左右的票房。目前,按照擁有的銀幕數量排名,前五大院線分別是星美、聯和、新影聯、萬達、新干線。
“另一方面,為什么現在投資上億的大片越來越多?一是為了控制風險,二是排除競爭對手。”富海芳說,《非誠勿擾》和《集結號》都是采用的聯合攝制模式。
“總之,一些跨全國、控制整條產業鏈的托拉斯正在形成。或許用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看到中國的華納兄弟和派拉蒙影業。這就是資本的力量。”富海芳感嘆道。
大佬摩拳擦掌準備上市
華誼兄弟發行的火爆場面,也點燃了長期潛伏于電影市場的資本的熱情。據記者了解,已有多家產業鏈各環節的“大佬”明確表示將加快上市步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