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推手助漲股市樓市
較之實體經濟的低迷,股市和樓市出現的積極變化,則被解讀為中國經濟回暖的重要信號。
今年前7個月,上證綜合指數上漲了85%,突破3000點,成為全球漲幅最大的股市之一。剛從寒冬中熬過來的房地產開發商稍微松了口氣,一度低迷的商品房成交量也在今年三、四月間出現“小陽春”,6月,在北京、上海等地又開始出現新“地王”。
不過,標志著股市和樓市真正回暖的一些指標,表現則不如人意。
在這一輪股市上漲中,格力空調、上海寶鋼等一些制造類股票漲幅微小。領漲的大都是金融股和地產股等大盤股。截至2009年4月8日,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過半,有889家上市公司發布2008年報,整體業績下滑大局已定。
房地產新建項目的開工量持續下滑,則表明當下的商品房銷量回升,其實是開發商在消化去年滯銷的存量房。向來精明的外商投資者也不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一季度QFII大幅減倉房地產個股,房地產股票減持數目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
種種跡象表明,銀行資金在推動股市和樓市回暖中作用巨大。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出席今年6月的一次金融論壇時說,銀行貸款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股市和樓市,但他沒有明確具體的資金數額。
寬松的貨幣政策原本服務于一項政府目標——2009年經濟增長8%。
自去年爆發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后,一場龐大的“中國式救援”活動就拉開大幕。在積極的財政政策主導之下,政府推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國企和地方政府被普遍認為是最大受益者,由此導致地方投資出現井噴。寬松的貨幣政策則更加配合了這一計劃的落實。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評論員吳錚認為,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速度超過GDP增長的潛力,資金就會流向投機,制造資產價格泡沫,而非刺激實體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6月底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09》也在提示風險:為應對金融危機,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所采取的大規模注資和經濟刺激計劃,導致貨幣天量增發和財政赤字大幅上升,從中長期看,有可能轉化為通貨膨脹的壓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