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審計建議和整改情況
對審計查出的違法違規問題,審計署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進行了處理,并提出了審計意見和建議;依法向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移送違法違紀案件34起,移交交通主管部門查處16起,已有81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受到黨紀政紀處分。針對本次審計發現的問題,已建議交通部和有關地方政府及項目建設單位進行整改,依法追究責任;加快高等級公路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地方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轉變職能;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在公路建設籌資、還貸、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嚴格高等級公路建設用地管理,健全征地補償費包干使用管理辦法;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
交通部和有關地方政府及各地交通主管部門對審計查出問題高度重視,認真督促整改,使多數違法違規問題得到糾正。交通部專門成立了審計整改工作小組,并下發文件要求各有關省(區、市)交通主管部門落實審計意見和建議,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建立預防和糾錯的長效機制。同時,針對招投標、建設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修訂了《公路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標資格預審辦法》、《公路建設監督管理辦法》等規范,督促各有關建設單位認真落實交通部《關于在公路建設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意見》,加強對征地拆遷補償費使用的監管。
交通部還組織有關部門對審計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并提出了四項措施:一是加強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強化責任追究,逐步完善行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二是加快公路投資體制改革,強化行業監管和行業自律,糾正個別地方交通部門領導兼任項目法人代表的做法。三是積極采取扶持傾斜政策,在年度建設資金安排上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西部交通科技研究項目。四是加強公路建設征用地管理,嚴格控制用地規模,協助地方有關部門做好征地拆遷補償工作,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各有關省(區、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討論整改意見,努力追回被擠占挪用的資金,撤銷了違規設立的機構。各有關地方交通主管部門及項目業主單位按要求成立了專門機構,對有關問題進行了整改。
(一)加強了項目建設管理。針對執行招投標制度不嚴格的問題,各有關交通主管部門和項目業主通報批評了存在違規轉分包問題的單位,已收回中標單位違規獲利資金1163萬元,其余違規資金正在追繳。對因不具備施工資質能力或偷工減料造成工程質量缺陷的問題,貴州、安徽、重慶、浙江等省交通主管部門依法追究了原承包人的責任,責令其返工,并采取措施予以補救和處置,使項目建設達到設計要求;四川省、青島市紀檢部門正在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調查審理;浙江、安徽等省有關部門追究了公路建設中存在幕后交易的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并收回了違規獲利資金;北京、安徽、湖北、浙江等省(市)交通主管部門也頒布相關規定,加強公路建設市場管理。
針對擠占挪用套取建設資金的問題,湖南、廣西、內蒙古等省(區)交通主管部門查處了有關單位的違紀違法問題,停辦了相關經濟實體的經營服務活動,并配合紀檢部門將不合法收入予以清退,已收回套取的建設資金3274萬元,其余的正在追收。吉林、陜西、廣西等省交通主管部門制定了整改方案,已收回被挪用的建設資金7.4億元,對擠占項目建設成本的4005萬元已作調賬處理,對屬于需要申請調整概算的1.48億元正在按規定程序報批,已采取措施籌集歸還建設資金6416萬元。
針對勘察設計失誤、違反建設程序等問題,貴州、內蒙古、湖北等省(區)進行了認真核實,除了對為保證工程質量而增加的投資不再追究責任外,對勘察設計失誤產生的投資浪費問題逐項進行了整改,已核減工程價款和收回建設資金5.75億元。
(二)加強了審計查出土地征用問題的整改。北京、貴州、四川、湖北、湖南、云南、內蒙古等省(區、市)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認真做好對違規征地和截留挪用拖欠農民補償款問題的整改工作,有6個項目已補辦了征擴用地手續2.28萬畝,有2個項目已恢復原使用性質的土地689畝,收回有關單位截留挪用拖欠農民征地補償費3.96億元,按規定支付給當地農民征地補償費1.14億元,其余土地復墾工作和征地補償費支付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三)深化了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交通部將進一步加強公路項目前期工作的管理,加強對公路收費政策的研究,提高公路項目管理和決策水平,逐步探索建立公路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并對中西部地區公路建設在規劃、項目安排、投資標準和年度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與支持。黑龍江、吉林、甘肅、陜西等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制定了整改措施,加強了對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管理。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