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6日電 國家審計署26日發布了2007年第2號(總第20號)審計結果公告,公布了審計署對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建設管理及投資效益情況的審計結果。此次審計發現,雖然34個項目都實行了招投標制度,但其中20個項目執行招投標制度不嚴格,有些項目涉嫌有幕后交易,個別項目存在商業賄賂,影響了工程質量。
下文為審計公告全文:
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建設管理及投資效益情況的審計結果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有關規定,審計署于2005年對北京六環路、京珠公路新鄉至鄭州段等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的建設管理和投資效益情況進行了審計。
一、基本情況及總體評價
此次審計的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大部分是在“十五”時期開工建設的,均屬于“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重要路段或區域干線公路,建設總里程53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84公里),概算總投資1662億元,分別占“十五”時期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里程和概算投資的17%和16%,其中24個項目分布在中西部地區。截至2005年底,這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已完成投資1276億元,已有28個項目投入運營,其余項目預計在2006至2007年建成。
(一)項目建設管理情況。
審計結果表明,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和有關地方政府在加快公路建設的同時,比較重視項目管理,建設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十五”是我國公路發展最快的時期,共新建公路35萬公里,其中新建高速公路2.47萬公里,超過2000年前建設的高速公路里程總和,公路建設進展顯著。為加強對公路建設項目的監管,“十五”時期,交通部相繼出臺了規范招投標、設備材料采購、設計變更、資金撥付等規章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各級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嚴格質量管理,工程質量明顯提高。審計的34個公路項目普遍實行了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管理和資金管理逐步加強,工程質量總體較好,其中7個項目被評為優良工程。
(二)投資效益情況。
各級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及項目建設單位認真組織施工建設,34個項目中已有28個項目按期或提前建成通車,通車里程達3678公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一是交通運輸能力顯著提高。如京珠公路新鄉至鄭州段的建成,不僅連通了安陽至新鄉和鄭州至許昌兩條高速公路,有效緩解了老黃河橋及107國道的交通壓力,而且通車第二年日均交通量就達1.45萬輛。二是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如四川省廣安至南充公路建成后,把成都、重慶、川中、川東連成一線,進一步發揮了成渝兩地的輻射作用,帶動了沿線經濟發展。湖南省湘潭至邵陽高速公路通車后,區間通行時間大幅縮短,2004年韶山等旅游景區的游客人數和收入比2002年增長30%。
與審計署2000年對部分重點公路項目的審計情況相比,這次審計情況表明,公路建設管理比較規范,近年來公路項目建設中的違規集資、拖欠工程款問題已初步得到遏制,挪用建設資金等問題也明顯減少。但仍有一些項目在建設管理、土地征用和投資效益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