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曾經是莫斯科大學的留學生,但是無心向學的他在7年前發現了市場里的“商機”,毅然棄學從商。幾年下來,他收入可觀,卻揮霍一空,后來連在市場里的一個箱子都以6萬美元賣掉。“如果時光倒退到1997年,我一定能成為億萬富翁。”
“在俄羅斯工作的外國勞工都有一張打工卡,這卡上注明了持卡人的工作性質,如果是‘銷售員’的,出境時一律會被邊檢蓋上‘黑章’,別指望再過來了。”王武奎說。
“俄羅斯境內有大量的非法移民,很多申請的‘打工卡’都是通過中介公司,胡亂定個名頭,就發下來了。這些沒有經過真正合法程序的外國人一過境,就會被蓋上‘黑章’,幾年內都過不來。”王武奎說。除了中國務工人員外,記者在市場里還發現大量來自中亞及獨聯體國家的外來打工者,他們的薪酬水平往往只是俄羅斯本地人的1/4,因此非常龐大。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相關統計數字,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俄人口每年減少80萬,面臨嚴重的人口危機。大批移民的流入在一段時期內彌補了俄居民人口下降造成的勞動力不足,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灰色移民”也對社會治安造成負面影響,給俄羅斯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約在80億美元左右;還有人認為,移民擠占了俄羅斯人的就業崗位。
在莫斯科的集裝箱市場,正是由于外國居民過多,已使本地居民開始外遷。遠東、濱海邊疆區也有類似情形,大批中國人一直滯留。
反應:中國人一撤物價漲70%
從記者在俄羅斯的觀察看,受新移民法影響的不僅僅是包括中國商人在內的所有外國商人,隨著眾多國外商人的撤退,俄羅斯人開始切身感受到這些被他們視為“隱患”的外國商人,事實上這些外國人已經和他們生活上的便利密切相關。
俄羅斯人謝爾蓋是葉卡捷林堡市俄中交流中心的主任,曾多次到過中國。他對中國商品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普通俄羅斯人的看法,他說,上個世紀90年代初,大量中國商品涌入俄羅斯,給日用品短缺的俄羅斯人提供了方便,但假冒偽劣產品也打擊了俄羅斯人對中國商品的信心。近幾年來,中國商品的質量不斷提高,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成為當地普通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缺少中國商人和中國商品,相當一部分俄羅斯人的生活將受到影響。”在俄羅斯經商的廣州某皮鞋廠老板陳文明向記者表示,他前幾天收到在遠東地區同行的消息稱,由于很多市場關閉,當地市場供應出現緊缺,導致物價上漲了70%。當地收入少的俄羅斯人紛紛抱怨無法再買到便宜的中國貨。
“莫斯科這幾年的經濟繁榮,中國企業做了很大的貢獻。”俄羅斯中國總商會駐斯摩棱斯克代表王武奎說。事實上,在制定一系列限制外國人的法規時,俄羅斯政府官員也低估了外國商業在俄羅斯經濟體系中的分量。
莫斯科市政府就率先體驗到了限制外國人政策所帶來的后果——首批市場檢查讓來自高加索地區的大批外國零售商紛紛離開市場,但是為本國生產者預留的攤點依舊空空蕩蕩。
“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對于俄羅斯政府來說,硬措施需要軟著陸。”新華社莫斯科分社的資深記者宋世益表示,中方使館正就此問題與俄羅斯政府展開充分交涉。而在莫斯科的俄羅斯中國總商會,連日來也頻繁與莫斯科市政府的相關人員接洽,了解最新的動態。
2月8日莫斯科市政府緊急回調外國商人零售禁令的消息讓國內的媒體大大興奮了一把,但是行家們卻對此并不以為然。“不可能真正取消”,身在莫斯科的王武奎昨日向記者透露,就在回調這幾天,他又從莫斯科政府官員處了解到,該市市長已經簽署了關閉露天市場的正式文件,從今年7月1日起鐵定開始實施關閉露天市場的措施,先從市場周邊的商業網點開始,至12月31日全部結束。“步驟可能會慢一點,但是大方向不會變化,和當年解體面臨的困難相比,這些法規實施碰到的阻力太小,俄羅斯人早就習慣了這種動蕩。”
反思:與其大撤退不如求轉型
事實上,目前的“開禁”也僅限于莫斯科,遠東等地區沒有傳出任何相關消息。俄羅斯中國總商會駐斯摩棱斯克代表王武奎認為,這不過是俄羅斯政府的一個暫緩措施,整頓市場和管理移民的最終目的不可能改變。
“不管政策如何走下去,俄羅斯政府整頓市場秩序保護本國經濟的做法不會改變,”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蔡桂茹強調,“這個事件給了中國商人一個血的教訓,敲響了警鐘,中國商人到了必須轉變經貿模式的時候了。”
就目前形勢來看,俄羅斯政府的這次“整頓”很可能預示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盛行的傳統中俄民間貿易模式的終結。蘇聯解體之初,成群結隊肩拉背扛的“倒爺”貿易曾是中俄邊貿的重要推動者,但是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蘇和國內法律法規的完善,形勢已經與十幾年前完全不同,規范經營、合法經營是華商在俄發展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隨著中俄商貿規模的不斷擴大,對投資合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也遠遠高于中俄貿易原始階段的“倒爺”,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文化底蘊、生活習俗等多方面的積累和交融,還需要熟悉俄羅斯當地法律法規和商貿體制的專業顧問來協助。遺憾的是,目前活躍在俄羅斯境內的中國商人仍停留在低層次的貿易模式習慣體系中。
在行家看來,俄羅斯此次政策出臺并非權宜之計,是其經濟連續快速發展、國力恢復、國際地位提高后的必然選擇。從整頓的法律政策指向及俄政府高官對新法律的解讀看,其目的與政府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有關經濟發展和結構改革的戰略構想目標基本一致。“長期依賴充足的外國商品,俄羅斯本國的輕工業怎么發展得起來?拿目前俄羅斯的織布行業來說,他們至今只能織一米寬的布,相當于我們上個世紀80年代的織布水平。把外國商人趕走是痛定思痛的方法。”王武奎笑說。
其中,整頓市場秩序對于解決俄國內長期積累的非法移民、灰色清關、地下生產等問題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作用。“整頓市場秩序是為了建立良好的經營環境和投資環境,對中資企業和中國商人來說是利大于弊,企業要認清這種發展的大趨勢,并適應俄國內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調整經貿合作模式和經營方式,從俄方的政策調整中捕捉新的發展機遇。”蔡桂茹認為,對于有志在俄羅斯大展拳腳的中國商人而言,謀求“轉型”也許比“撤退”有意義得多。
事實上,一批比較早得到信息的華商已經在積極謀劃應對措施。李德華已經著手聯系在莫斯科為公司辦理正式注冊的手續,并打算雇請本地人作為工作人員。“起碼要擺個樣子,遲早都要動的,晚動不如早動,早早計算好成本,實在不行就回國。” (文/圖 廣州日報新聞藍頁特派俄羅斯記者 邱瑞賢、黃濤)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