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制出欄量的同時,柯遐利這些大戶也不愿意出售仔豬,仔豬成了稀缺資源。
柯遐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這里養的‘三元雜交’(豬),每頭仔豬養到15公斤,成本是200多元,在深圳可以賣到600元,扣除運輸成本,利潤只有300多元。如果自己接著養,一直養到出欄時的100公斤,追加成本為500元,但這時的生豬可以賣到1500多元,利潤為800元。賣生豬明顯比賣仔豬劃算。”
柯遐利告訴記者,往年生豬養到100公斤也就賣了,但如今養豬戶悄悄地改變了策略。“現在大家肯定都不會急著賣,除非資金實力不強的養殖戶沒錢買飼料了。”
生豬到出欄的時候而不賣,原因也在于其中的利潤空間。“即便現在豬肉價格不漲,接著養也劃算。喂養10元錢的飼料,生豬就可以長1公斤,而有一點技術的大戶,生豬一天就可以長1公斤,那就等于一頭生豬每養一天可以掙到4~5元錢。誰都會算這筆賬,有資金實力的大戶誰會急著賣呢?”柯遐利的賬算得非常精細。他還告訴記者,現在他的養豬場就有400多頭豬該出欄了,但他還不準備賣。7月下旬,樟樹有兩個生豬販賣商支付訂金,要兩車360頭豬,他都沒有答應。
每日增五元一年掙三年
過去大半年,不斷上躥的豬肉價格讓很多規模養殖戶激動得青筋暴跳。柯遐利也不隱瞞他今年高額的利潤,“按現在的價格算,今年可以掙300萬元吧。”
但養豬并不像外人看來那么風光。“養豬也難呀,難在技術、環境、衛生、管理,養豬對這些要求太嚴格了。以前普通農戶養豬基本上是簡單的集約型操作,絕對沒有正規豬場那么專業,一旦疫情來了,擋也擋不住。我這300萬元的利潤其實就是掙了過去三年的錢,去年我就虧損了60萬元。”
去年,一場疫情首先襲擊福建,然后襲擊了江西的豬場,至今還給很多養豬戶造成了心理陰影。
瑞昌市畜牧水產局副局長陳劍平告訴記者,去年江西的一場疫情從景德鎮樂平鎮開始,一路經過南昌市新建縣、永修縣、德安縣,5月底再傳至瑞昌南義鎮,基本上席卷了鄱陽湖四周。很多地方的養豬戶損失慘重,其中永修縣的豬基本死光了。“6月份,為保住南義這個養豬產業集中地,我們畜牧水產局所有的技術人員都下去,在那里死守了一個多月。”由于防疫措施得當,疫情沒有進一步蔓延。整個南義鎮8萬頭豬,保住了近7萬頭。
柯遐利現在想起來都感激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員,在去年那場疫情中,他的養豬場幾乎沒有死一頭豬,這為今年的豐收打下了基礎。
但是,疫情雖然躲過了,去年豬肉價格的低迷還是讓規模養殖戶虧損不少。“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可以說是跌到了谷低,最低時只有6.2元/公斤,而成本就要6.8元/公斤。”柯遐利說他是靠15萬元的借款撐到今年的。
“疫情難以預料,誰也拿它沒辦法,很多人都是一夜傾家蕩產,去年我們這里就有10多戶專業戶倒閉。要說養豬的高風險就在這里,所以說我們是一年掙三年的錢。”
疫情陰影致投入謹慎
柯遐利在這場疫情中算是有驚無險的。在防疫上,他也是個精細的人。現在,疫情早已過去,但他還是不讓外人進豬欄,包括畜牧水產局的領導。十幾個員工完全實行封閉式管理,吃住都在里頭,平常不讓出來,即便是到幾步之遙的南義鎮街道,需要什么東西,都是由柯遐利出去代為購買。偶爾出來一次都要洗澡、換衣、消毒再進去。
“規模養豬戶一般都這樣如臨大敵,因為搞不好帶進去一個病毒就會讓他們傾家蕩產。”瑞昌市畜牧水產局副局長陳劍平解釋說。
去年倒閉的那十幾戶損失是最慘重的,幾百頭豬一夜之間死亡,被深埋地下。今年豬肉價格一路上躥,對他們來說,卻是鏡花水月。
那些倒閉的養豬戶直到今年3月才重新“開欄”,但由于不少母豬死亡,仔豬出現了空當,這帶來了規模養豬戶補欄的困難。“很多人都到外地去調仔豬,因為本地仔豬短缺,一頭母豬養到可以生產為止,需要一年的周期。”柯遐利說。
為了鼓勵養母豬,畜牧水產局承諾給每頭母豬補貼50元,但因為周期的原因,這一鼓勵措施短時間內還難以見效。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