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不僅IPO創出歷史新高,再融資數量也相當大,而且,增發價格頻頻創出歷史新高。為什么增發價格會頻創新高?這究竟意味著什么?
增發價刷新歷史紀錄
2006年增發最高價為思源電氣和蘇寧電器的47.8元和48元。這個紀錄在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后,直到本月9日才被完成增發的保利地產給刷新了。然而,保利地產55.48元增發價在十多天后就被中信證券的74.91元打破了。
今年以來,除保利地產、中信證券等增發價格較高外,金地集團的50元、置信電氣的48元、金發科技的36.98元、三一重工的33元、萬科A的31.53元,也位居上市公司增發價格排行榜前列。
在不斷刷新的增發價格中,同一家上市公司刷新自己前一次增發價格的現象非常醒目。比如,中信證券這次74.91元的公開增發價格,較其去年12元的定向增發價格飆升了524%;金地集團此次50元公開增發價格,也較其7月才完成的26元定向增發價格飆升了92%;萬科此次31.53元公開增發價格,較其去年10.5元定向增發價格飆升了200%。
公開增發抬高價格
增發價格不斷創紀錄的原因,與游戲規則的改變有很大關系。
在前幾年的熊市中,再融資往往會很快跌破增發價或配股價,因此逐漸受到市場冷遇,再融資十分困難。隨著股改開始,股市逐漸回暖,為了解決再融資難的問題,市場創新了定向增發,即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單獨增發新股。
定向增發往往價格較低,因為依據的價格是董事會公告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等到股東大會批準、證監會批準等一輪程序下來,時間隔了很長,股價上漲了很多,而增發價依然很低,機構投資者自然大賺一票。
中小散戶由于無緣定向增發,覺得不公平,市場呼吁改為公開增發,人人可以參與。于是,近期定向增發很難批準,紛紛改為公開增發。而公開增發的價格是依據招股書公布前20日的均價,加上去年以來股價不斷上漲,越來越高,也就大大抬高了增發價格,出現了保利地產55.48元、中信證券的74.91元這種以前不敢想象的高價增發。
高價增發是福是禍?
高價增發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上市公司,憑空多出很大一筆錢,大大提高了凈資產的價格。
但是,如此高價增發,投資者以后能否得到收益呢?這個只有等待時間來檢驗了。這不禁讓人想起2000年的情景,當時剛時興增發,價格也非常高,比如,同方股份的增發價為46元,雖然比不上現在的價格,但在當時已經高得離譜了。在后來的熊市中,這個增發價被牢牢套死,同方股份的價格曾下跌到10元左右。
在近期的增發股票中,也有表現一般的股票,比如,金發科技的增發價為36.98元,昨天的價格不過是37.76元;萬科A的增發價為31.53元,昨天的股價為33.58元;金地集團增發價為50元,昨天的股價為55.36元。
高價增發的盈利效應已不如前,某種程度上將中小投資者推向了尷尬境地。也有一些大股東放棄了增發,比如,面對中信證券的74.91元的高價增發,兩面針和南京高科選擇參與增發,而第四大股東雅戈爾則選擇了放棄,這兩者究竟誰正確,我們等待歷史的檢驗。(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