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日電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的重要文章,題目是《關于調整經濟結構促進持續發展的幾個問題》。文章指出,長期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是難以持續的,要把重點放在投資結構的調整上,使投資進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自主創新傾斜,向節能環保傾斜。
文章指出,要立足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增強持續發展能力。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方針,也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首要任務。要在處理好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關系、增加投資與擴大消費關系的前提下,著力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
文章稱,堅持內需為主、內外需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外需對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我國貨物出口額仍達1.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同時,我國進口規模不斷擴大,去年貨物進口額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通過利用國際市場和引進資金,不僅拓展了我國的市場空間,增加了就業,而且帶來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素質人才和機制創新、觀念更新。外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同時也應看到,立足內需是我國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國際經驗表明,大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支撐。2008年,美國、印度內需占總需求的比重分別為92%、88%。而同年我國這一比重僅為72.8%,在各大國中是較低的。我國人口多,幅員廣,回旋余地大,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擴大內需有著巨大的空間和潛力。
立足擴大內需也是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需要。應當看到,外需往往受到許多不可預料和突發性因素的影響,其變化不是我們能控制的。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和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均成功地加以應對,抵御了外部沖擊,實現了經濟回升,靠的就是擴大內需。
需要指出的是,擴大內需并非壓縮外需,而是在穩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時,著力增強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持續拉動作用。我國的擴大內需,是在開放條件下的擴大內需,而不是自求平衡;穩定和拓展外需,是建立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基礎上的穩定和拓展外需,而不是單純擴大出口規模。我們在保持對外貿易大國地位的同時,還應逐步扮演好對外投資大國的新角色,進一步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因此,以內需為主,內需和外需共同構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空間。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既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保持并增加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更要充分發揮內需潛力巨大的優勢,把經濟增長建立在穩固的內需基礎上。這些都是調整經濟結構的應有之義。
文章指出,積極尋求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擴大內需包括擴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投資需求還有很大空間。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見效最快,對經濟企穩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看到,長期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是難以持續的。要把重點放在投資結構的調整上,使投資進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自主創新傾斜,向節能環保傾斜。同時,要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更多地投向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市政公用和社會服務等領域,更好地發揮民間投資在擴大內需中的積極作用。
優化投資結構的重點應放在以投資促進消費上。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密切相關。尋求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不僅可以增投資、保增長,而且可以擴消費、惠民生,促進持續發展,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這是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條成功經驗。如2008年11月中央出臺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10項措施中,擺在首位的就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它不僅可以緩解部分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難,而且刺激了裝修、家具、家電等消費的支出,帶動了居民消費。又如投資于農村的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創造了條件,支持了居民消費。還有一部分投資可以直接轉化為勞動工資,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費。在相當一段時間里,我國投資與出口之間逐步形成了較強的循環關系,出口的增加帶動了投資,投資的擴大又促進了出口能力的增加。今后,應努力實現投資與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以投資帶消費,以消費促投資。促進投資消費的有機結合不是權宜之計,是優化投資結構、擴大內需的長效之策。
文章還支持,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擴大居民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點。我們說內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費需求不足。我國居民消費率較低,可開拓的空間很大。擴大居民消費需要多措并舉。一是完善消費政策。要總結家電下鄉等刺激消費政策的經驗,不斷豐富和完善相關政策。但擴大居民消費不能長期依賴政府補貼,還要探索多種辦法,建立長效機制。二是改善消費環境。要建立健全消費法規標準、市場流通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保障食品和藥品安全,同時要完善信用體系,發展消費信貸,提供優質服務,讓群眾安心消費、方便消費。三是培育消費熱點。要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增加文化、體育、旅游、培訓和家政等消費,引導消費結構升級。
擴大居民消費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這就需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當前,應更加注重就業和勞動報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以此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重要突破口。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只有就業規模擴大了,勞動者的收入增加了,擴大消費才有條件。社會保障是一張“安全網”。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可以解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增強消費意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健全養老、醫療衛生、最低生活等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本身也是社會消費。應合理區分基本與非基本保障和服務,把重點放在“保基本、強基層、打基礎”上,集中力量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辦好群眾需求最迫切、政府又力所能及的實實在在的事情。
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根本舉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做到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勞動報酬增長與經濟增長相協調。這要求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是一項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大事,需要高度關注,切實采取措施。這方面的調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調整,需要深入研究,積極穩妥加以推進。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