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隔河相望”到“跨河融合” 河南持續織密跨黃交通網
中新網鄭州4月15日電 (記者 劉鵬)濟新黃河大橋555米的世界第一跨徑懸索橋如長虹臥波,鄭州桃花峪黃河大橋將沿途多座名山風景區連接成一條重要的黃金旅游通道,三門峽黃河公鐵兩用大橋的貫通加快了豫、晉、陜“黃河金三角”的經濟發展……近年來,中部河南持續織密跨黃交通網,鋪就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黃河河南段全長711公里,流經8市28縣(市、區)。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該省在用和在建跨黃河橋達41座,涵蓋鐵路、高速、干線公路等多類型橋梁,形成貫通南北、輻射東西的交通動脈。
鄭州桃花峪黃河大橋位于滎陽市和焦作市武陟縣交界處,是黃河中下游分界線的地標性建筑,它是鄭州市區第四座跨黃河公路大橋,于2013年9月正式通車,大橋全長7703米,主跨406米。

通車十年來,該大橋累計縮短了焦作與鄭州之間的通行里程30公里以上,將黃河風景名勝區、云臺山、嵩山、堯山以及伏牛山風景區連接成為一條重要的黃金旅游通道,為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增添強勁動能。
位于河南武陟縣北郭鄉沁河特大橋,施工現場機械轟鳴,橋面施工正在緊張推進。這座全長4604.8米的特大橋是沿黃高速武陟至濟源段控制性工程,計劃5月底全橋貫通。該項目全長100.139公里,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技術標準,設計時速120公里,年底建成后將成為黃河北岸運輸大通道。
“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領略黃河下游最長的堤防和最廣的河灘,更將韓愈文化、太極文化等‘黃河名片’串聯成鏈。”河南省沿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義海介紹。
在濟源至新安高速公路施工現場,世界最大跨徑獨塔單跨懸索橋——濟新黃河大橋正進行鋼桁梁架設。其首創的“單塔地錨式回轉纜”設計(主跨555米),主纜如“U”形繞塔回轉,最大限度保護了小浪底庫區地質遺跡。
“施工土方用于臨時道路,環保理念貫穿全程。”項目承建單位中鐵四局集團濟新高速一標項目經理帥勇介紹。河南省濟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宏永介紹:“橋型與地形完美契合,實現生態與工程雙贏。”
近年來,在三門峽黃河公鐵兩用大橋下,絡繹不絕的游客舉起相機,定格下眼前的美好景致。隨著周邊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這里已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地。

三門峽黃河公鐵兩用大橋橋梁全長5663.754米,其中公鐵合建段全長1762.733米。公鐵合建段采用上下層布置的鋼桁梁斷面,公路在上、鐵路在下。大橋已于2023年9月全線貫通,該橋的貫通,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兩岸的交通便捷性,還加快了豫、晉、陜“黃河金三角”經濟發展,助力黃河兩岸及沿線旅游資源開發,提升路網整體效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從“隔河相望”到“跨河融合”,河南正以“一座橋帶動一片區域、一條路激活一方文化”的實踐,加快交通強省的建設步伐。(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3日 16:56:04
- 2025年04月23日 16:47:46
- 2025年04月23日 16:28:29
- 2025年04月23日 16:09:33
- 2025年04月23日 1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