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魏集鎮:早熟西瓜的鄉村振興密碼
3月29日,清晨5點,黃河故道,破曉朦朧。睢寧縣魏集鎮瓜棚里,夏莊村婦聯主席夏娟彎著腰,拿著剪刀,在瓜葉間,用刀口精準地掠過墨綠的瓜蒂。“咔嚓”一聲脆響,8斤多重的嘉年華5號西瓜應聲滾落,露水順著青黑條紋滑下,晶瑩剔透。
夏娟從2019年開始和愛人張勇種植早熟西瓜,通過“錯峰上市”策略,將傳統7月的西瓜季提前至3月,價格從每斤2.4元躍升至6.5元。在夏娟的帶領下,夏樓村很多村民種起了早熟西瓜。
裝滿春天的貨車
“這車裝完還差40多箱吧,我有點忙不過來了,夏老板你也幫幫忙!”上午9點,魏集西瓜種植基地內,種植戶王亮抹了把額頭的汗,運輸西瓜上車,工裝褲膝蓋處蹭著新鮮的泥印。
“馬上就來。這批瓜,要得急,從采摘到運送至客戶那里,不能超12小時。”話音未落,經銷商夏長春招呼大車司機已跳上車廂,幫助搬運西瓜,現場笑聲不斷,交織成特有的豐收交響。
“魏集早熟西瓜有自己的規范。這批早熟西瓜,從去年11月便已經開始,育苗栽植、棚膜保溫、施肥授粉,每一個環節的技術都有嚴格要求。生長期間,大棚內的種植溫度白天需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夜間則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每畝地最多栽種900棵瓜苗,以確保西瓜的品質與產量。”魏集鎮農村農業辦農技負責人周剛表示。
近年來,魏集鎮不斷推進西瓜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加強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睢寧縣魏集西瓜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的“特蜜”西瓜、“魏集西瓜”等品牌先后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從2021年至2023年,魏集鎮連續3年榮獲江蘇省“好西(甜)瓜”金獎,目前主打品種“嘉年華系列”“蘇蜜518”美都等早熟西瓜品種經濟效益穩定。
泥土里長出的經濟學
在喬單村的集體瓜田,駐村書記宋方可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經濟賬”:買的西瓜苗是1.5元/株,自主培育西瓜要1.2元/株,每株省0.7元;改用生物菌肥每畝降本300元……這位戴著黑框眼鏡的博士,如今能光腳蹲在田埂上教村民算賬:“咱這30畝瓜,每斤溢價2元;等6月普通瓜上市,咱們改種羊肚菌,菌包廢料正好做秋瓜底肥。”
去年,來自省商務廳的省委駐睢寧縣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宋方可被派駐到睢寧縣魏集鎮喬單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里的第一年硬是通過自主育苗、集中采購等精細化管理,更關鍵的是,他推動建立“支部+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將黨員示范棚的技術標準轉化為全產業鏈操作規范。
如今,魏集鎮黨委實施“頭雁工程”,培育更多西瓜產業帶頭人;推行“黨建聯建”,跨村組建4個西瓜產業聯盟;創新“集體經濟+合作社”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據了解,魏集鎮西瓜種植戶約有1800戶,其中在魏集鎮境內種植的379戶,種植西瓜面積5838畝;其余瓜農在鎮周邊種植面積達3萬余畝,占全縣西瓜種植面積三分之二以上,如今,魏集鎮西瓜銷售代理人員就達到160人。
從單一品類到生態矩陣
當早熟西瓜還在熱銷,魏集鎮喬單社區合作社成員王碩的大棚里,已經在規劃種植四季豆苗。“頭茬西瓜畝收益1.5萬元,二茬蔬菜還能再掙5000元。”魏集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趙亮介紹,這種“瓜菜、瓜稻輪作”模式,在魏集已覆蓋70%的瓜田。鎮黨委打造的“221”農業工程,正推動產業向生態化、復合型升級。魏集鎮陶河社區的140畝羊肚菌基地利用瓜棚休耕期生產;陸圩村300畝冬桃園與西瓜共享銷售渠道,1300畝稻蟹共生田實現“一水兩用”;張鋪村200余畝陽光玫瑰園、60畝網紋瓜成為該村特色種植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產業生態的構建,讓鄉村振興跳出單一維度。如今,魏集鎮是江蘇省農科院良種西瓜生產基地及江蘇省綠色蔬菜產業特色鎮,為推進西瓜標準化、規范化生產。近年來,該鎮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今年共實施農業重大項目3個,結合魏集西瓜、冬桃、網紋瓜、紅薯粉絲等特色產業,聚焦“土特產”活化、轉化、市場化,有力推進“兩品一標”農產品創建。
當最后一輛貨車駛出魏集,月光下的瓜田泛起銀色波浪。夏娟的手機響起賣西瓜轉賬的提示音,她望向棚內第二批將坐果的小西瓜,那些紐扣大的青果正在夜風中悄然生長,如同這片土地上永不停歇的振興夢想。(馮威 陳士洲)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9日 10:27:26
- 2025年04月09日 10:23:26
- 2025年04月09日 10:11:57
- 2025年04月09日 10:06:27
- 2025年04月09日 08: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