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科技交流氛圍受到點贊:“新技術在這落地速度驚人”
中新網3月31日電(記者 吳濤)“中國民間科技氛圍總是朝著能夠迅速實施的解決方向努力,新技術在這里落地的速度和靈活性是驚人的。”
在近日舉行的中關村論壇“民間智慧·共享科創”論壇上,中國的民間組織科技交流氛圍受到點贊。天津直升機研發中心民用直升機總監Robert Sollinger表示,“中國鼓勵工程師、科學家和創新者跳出思維條框,進行跨學科合作,民間組織科技創新交流不斷,這讓我看到了今天中國充滿活力的創新環境。”

在該論壇上,不少與會嘉賓都認為,中國目前民間組織科技交流氛圍濃郁,民間組織在促進科學發展、人才流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徐綠平在論壇上表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不僅是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更是連接人類命運的共同紐帶。科技是跨越語言、文化和地域的“通用語言”,而社會組織是科技治理的“黏合劑”,在搭建跨國對話平臺、推動技術規則共商共建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徐綠平認為,應充分釋放社會組織在全球科技治理的“柔性力量”,以科技交融搭建民心相通的堅實橋梁。應堅持以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為核心理念,致力于構建公平、可持續的國際科技合作秩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翰也表示,科技創新應該為惠及全人類所服務,而民間交流和開放科學在促進創新和進步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他以目前發展火熱的人工智能為例,“人工智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驅動的這些技術和數據,必須是開放的、可得的、可重復利用的,開放科學保障人工智能創新所需的支持數據,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共享,知識開發,進而找出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氣候變化、醫療技術更新和減貧等。”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崔述強認為,民間組織要特別注重發揮特色優勢,整合資源,匯集各方智慧,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人才、技術、創新成果等多維度的貫通,支持渠道廣泛形式多樣的民間科技合作,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共謀發展。
“以北京為例,2024年北京一年新設立的科技型企業有11萬家,其中,民間組織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在新成立的科技企業中絕大部分都是民辦企業。”崔述強稱。
在民間科技交流合作中,聯盟也是一個重要平臺。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秘書長李軍凱表示,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就是依托中關村論壇孵化的一個民間多邊交流合作平臺,它在推動多邊智庫交流合作,助力北京成為國際科技創新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智庫不僅是全球科技創新知識的搬運工,也是科技創新政策的智囊團,而且匯聚了全球的科技創新人才,是人才的引領場,也是國際合作的牽線場。(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3日 16:56:04
- 2025年04月23日 16:47:46
- 2025年04月23日 16:28:29
- 2025年04月23日 16:09:33
- 2025年04月23日 1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