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沛縣:大沙河畔小蘑菇撐起鄉村全面振興大產業
中新網徐州8月13日電 題:江蘇沛縣:大沙河畔小蘑菇撐起鄉村全面振興大產業
作者 朱志庚 于瓏 梁振
“這里有標準化研發中心、原料庫、食用菌菌包車間,還有智能化發菌培養庫(恒溫庫)以及珍稀菌實驗棚。”8月12日,沛縣鹿樓鎮食用菌種植土專家李加祥,在其搭建的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基地向大家介紹情況。在他的帶領下,沛縣鹿樓鎮已有120多位村民種植蘑菇致富。如今,食用菌種植成為沛縣鹿樓打造現代農業領先鎮的一個重要支撐。
江蘇省沛縣鹿樓鎮位于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瀕臨大沙河,總面積125平方公里,是沛縣面積最大的鎮。今年以來,位于沛縣大沙河畔的鹿樓鎮搶抓“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豐沛交界區域融合發展”兩大歷史機遇,在更大層面推動農業主導產業規模化種植、新品種應用、新技術推廣、機械化生產。
30多年前,年少時的李加祥為了掙錢,和同村幾個人經常到附近的大沙河林場拾野生蘑菇。他不滿足于靠“天”吃飯在野外采蘑菇,逐漸從中看到了食用菌的大好“錢”景。于是,他承包了幾畝地,從槐樹林里采了菌種,并參加各類技術培訓班,努力探索食用菌種植技術。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
萬事開頭難,李加祥第一次做了2000多個菌包無一成功。由于滅菌、接種等技術不到位,而且酸堿度須達到6.5度至7度之間菌種才能存活,這些種植技術需要反復試驗才能熟練掌握。后來,李加祥通過考察學習、反復試驗,次年,蘑菇種植取得成效,收益頗豐。此后,他帶領合作社與農科部門食用菌馴化與栽培研究團隊合作,持續開展了羊肚耳、榆蘑、猴腦菌和毛木耳等優良新品種的引進和適栽試驗。
靠種植起家的李加祥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單靠自己一家種植是有局限性的。于是,他決定不再單獨種植食用菌,而是把精力集中到菌種生產上,工廠化生產菌包,以賒銷的方式帶動村民種植食用菌。
2020年在“三鄉工程”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李加祥在原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徐州碩訊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21年新建8200平方米標準化研發中心、原料庫、食用菌菌包車間,智能化發菌培養庫(恒溫庫)及3000平方米珍稀菌實驗棚,形成了集食用菌菌包加工、發菌、培育、生產及食用菌回收、晾曬、包裝、儲存、深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走進出菌室,只見工作人員有的在裝菌包,有的在接菌,到處一派忙碌的景象。在一個出菌室的外墻上依次掛著幾個顯示著溫度、濕度的控制箱,李加祥打開其中一扇十多厘米厚的大門,冷空氣撲面而來,室內的排風扇瞬時自動開啟。“每個出菌室都由一個單獨的控制箱進行自動化控制,箱上標有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其中固定不變的數字是我們設定的促進食用菌生長的最佳數據,另一列變化著的數字則是出菌室內實時的數據。”李加祥指著控制箱說。
今年55歲的李冬梅是徐州碩訊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女工,她的主要工作是詳細記下育種棚的數據。除了在公司打工,她自己也嘗試種食用菌。李冬梅說:“有企業幫著提供菌包、育菇和銷售,自己種植食用菌的底氣更足了。”
如今在鹿樓鎮鹿韓莊村,許多像李冬梅一樣的種植戶成了致富榜樣,部分村民靠種植食用菌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僅僅在鹿韓莊村,目前在鹿樓鎮所有的24個行政村,蘑菇種植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據了解,目前鹿樓鎮食用菌大棚種植面積有2000余畝,位居沛縣榜首。
目前,徐州沛縣特色食用菌標準化產業示范園區正在規劃建設中。該園區以食用菌標準化種植為特色、以產業化和循環經濟發展為動力、以科研研發為支撐。鹿樓鎮按照研發制菌—工廠化生產菌包—工廠化發菌—分戶種植(示范帶動)—農戶生產出菇—產品回收(五五分成)—初加工—深加工的思路,又招引了食品加工企業入駐,形成鏈條完整的現代食用菌產業示范園。
鹿樓鎮的農特產業發展,在該鎮黨委書記韓方興心里有更寬廣的發展思路。韓方興介紹,發揮食用菌產業園、果品一二三產融合園區的示范引領作用,以招引江蘇饞百味食品加工企業為重點,填補鹿樓鎮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的空白。鹿樓鎮依托現有種植和經營模式,努力形成菌包工廠生產、種植、初加工、深加工產業鏈,精準拉長、補齊、做強農產品產業鏈,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吸引力。計劃到2025年,鹿樓鎮的食用菌種植面積將發展到5000畝左右。(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5日 19:41:19
- 2025年01月03日 14:53:00
- 2025年01月03日 09:58:20
- 2025年01月03日 09:12:43
- 2025年01月03日 07:30:29
- 2025年01月03日 07:25:00
- 2025年01月02日 09:24:11
- 2025年01月02日 07:28:35
- 2025年01月01日 20:06:00
- 2024年12月31日 14: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