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從所有者的角度看,如果不是大股東黃光裕本人涉案被捕,國美也不會遭遇今天的危機與內斗,與此相關的一切根本就不會發生。再聯系9月28日特別股東大會上多數機構和個人股東對國美管理層的信任來看,很顯然,更多的股東愿意將國美繼續信托于以陳曉為主席的現任管理層,而非黃光裕重新指派的人選。實事求是地說,黃光裕出事以后,對國美帶來的負面影響,他本人也是能夠意識到的。他再繼續掌控或幕后操縱國美并不會帶來多好的效果,也難以被股東、管理層、客戶等利益相關者所接受、支持與信任。然而,在許多媒體和輿論對此事件的評估中,黃光裕本人的被拘對國美的經營以及國美股東的利益所帶來的損害是被忽略了的。而脫離開這一點,單單揪住職業經理人的言行進行道德批判,是明顯有失偏頗的。更何況國美的管理層在危機處理和善后活動中表現尚佳,這樣的偏頗就更有失公允了,更無助于我們對股東們投票行為的理解。也許我們在爭看當下的風云變幻之時,忘記了追溯事件的遠因。
站在國美電器的角度看,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現有的職業經理人和管理層并無不可靠之處,站在多數股東的角度看,現有管理層的經營決策也是值得信任的。只有站在黃光裕一方的角度看,陳曉的舉動確有削弱其控制權的嫌疑。而如果不是創業股東自身首先靠不住、倒了臺,又哪來的后續的這些故事呢?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職業經理人靠不住,不如說創業者自身出了問題,這樣才是正本清源之論,也才能使我們把這個事件的前因后果作為一個整體做出足夠的反省。
總之,就整個事件來看,如果沒有治理結構的不可靠,沒有創業股東的重大變故,根本就談不上陳黃之爭,或者說兩人的爭議將會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條件下展開。如果有了可靠的制度,有了可靠的所有者,我想,或許類似“職業經理人到底可不可靠?”這樣的問題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出現。
不完善的制度PK苛求人的完善 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時候,是不應該苛求人的完善的。然而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正是因為無法面對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只好轉而苛求人的完善。
改革以來,中國的民營企業積累了數十年的發展經驗與教訓,一直都在順遂與艱難的交替中前行,并且日益意識到制度建設和完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性,也已經逐步理解和接受了從西方引入的諸如公眾公司和職業經理人這樣的理念,并有望在未來走向更加穩健的發展道路。都說中國的民營企業大多壽命長不了,甚至有的說多數很難活過十五年。但只要立基于現代企業和公司制度,不論是家族企業還是公眾公司,都有很多長壽的范例。這幾年以來我們的民營企業也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取得了很多好的效果,也遇到不少問題和麻煩。正是在這個時候,國美事件的出現,對于我們深入思考民營企業乃至整個中國企業的制度建設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應該說來得正是時候。但同樣一個事件,卻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最終會導致不同的抉擇與行動。
對有的人而言,國美事件反映的就是職業經理人的信任危機,由此引申出的行動就是質疑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對于公司發展的積極意義,對職業經理人抱有懷疑與不信任的態度。在這樣的解讀之下,我們企業的制度建設將會被引向倒退,回到原來樸素的管理方式中去,結果將是企業可能很難做大做強,在面對國內外競爭的時候將形成制度上的短板。
而從建設性的角度出發,作為局外人的我們,不應該過多地糾纏于這一事件中的個人恩怨,也不應該用道德批判來代替商業邏輯。這樣想問題只會把我們引入到死胡同里去,一心只顧著琢磨如何拔高職業經理人的道德水準(當然職業經理人必須具備必要的道德水準),恨不得把他們都變成道德楷模。如果說我們要從國美事件中獲取一些有益的教訓的話,我想首先也不應該是職業經理人的道德水準問題,也不應該是職業經理人的信任危機問題,而應該是如何發現和填補制度建設的漏洞的問題。如果能對國美事件抱有這樣一種理解的話,不論對當事各方也好,對旁觀者也好,都將是有益的。
國美控制權之爭,讓職業經理人這個角色得到我們更加尖銳的審視,這是積極和有益的,希望審視之后,我們對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將會有更深的理解與重視。 (吳特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專業倫理、信任與領導力
獲得信任是企業領導者的責任和工作要求。領導者如果不能得到員工的信任,會帶來人員的不穩定和人才的高流失率,影響企業的運轉;領導者如果不能得到顧客的信任,會影響企業的銷售業績和品牌形象;領導者如果不能得到投資者的信任,會破壞公司的資金安全;領導者如果不能得到合作伙伴的信任,會引致不安情緒和變動,使公司的發展受阻。
很難想象一個內部沒有信任的企業,可以形成共同的目標,可以鼓舞員工的士氣,眾志成城。缺乏信任,人與人互相隔膜,彼此設防,合作無法開展。沒有信任支撐,企業精神與文化無法發揮作用,企業的愿景和目標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同樣,一個不被外部社會信任的企業,它的生存將會難以為繼。黃光裕在國美控制權之爭中落敗,正好是最佳的注腳。
失信的黃光裕
黃光裕是國美的創始人之一,1987年,黃光裕及哥哥黃俊欽在北京掛出“國美電器店”的招牌,店面僅百多平方米。在他的領導下,國美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零售商,黃光裕被認為是個商業天才,他對國美的貢獻以及在國美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國美電器當政時期,黃光裕是個威嚴的老板,據一位就職于國美的高管介紹,當黃光裕想好了一件事,或者是布置工作時,現場絕對安靜,大家都無條件服從。黃光裕對員工的管理嚴厲到了苛刻的地步,但是接受采訪的高管表示理解,他們認為沒有黃光裕的霸道,就不會有國美的盤子?傮w來講,管理層及員工對黃光裕是信任的,而且他們覺得黃光裕很講義氣,一個突出的例子是黃光裕對于出走后又回歸的老臣,不僅不會排斥,還可能會安排更高的職位。
2004年6月,黃光裕的鵬潤集團以83億港元的價格,收購22個城市94家國美門店資產的65%股權,國美電器以借殼方式在香港上市。黃光裕家族掌握33%左右股權,機構投資者占有33%的股權,其他投資者占34%。國美電器股權相對穩定,作為大股東的黃光裕家族控制國美電器的日常運作。
2008年,曾經的中國首富,國美電器前主席,黃光裕因違規操作股票被拘。法院一審判決黃光裕因犯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三罪并罰,判有期徒刑14年,罰金6億元,沒收財產2億元。宣判后,黃光裕認為自己不構成內幕交易罪和非法經營罪以及罰金過重,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做出維持原判的裁定。
黃光裕出事對國美形成了較大沖擊,業內對國美的資金鏈以及后期運營一度產生了懷疑。黃光裕被拘后,傳言四起,關于黃光裕如何犯罪、所犯何罪的版本林林總總,不脛而走,不僅相關人士在媒體上亮相發言,民間也有各種揣測,結論不外乎,年輕首富以賄賂的方式結成神秘關系網,在關系網的庇佑下,進行了超額貸款、內幕交易、瞞報稅款等犯罪行為。同時,他還將上市公司國美電器當成了取款機,歷年累計套現135億元,成為“胡潤套現富豪榜”的冠軍。一時間,輿論嘩然,引發了又一輪中國富裕階層的原罪討論,黃光裕個人形象跌落谷底,其個人品行和職業操守均受到質疑。
被窄化的倫理
2010年,因不滿現任管理團隊試圖去黃化,黃光裕家族動作頻仍,直至要求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讓之前由黃光裕本人指定的董事局主席陳曉出局。這場被冠之以控制權爭奪戰的戲碼比黃光裕被拘受審掀起的風波有過之而無不及。9月28日,臨時股東大會投票公布,黃氏家族提出的五點要求,除取消股權增發計劃被通過以外,其他均未實現。
投票結果發布后,《南方周末》有評論指出,這是規則戰勝了倫理。怪哉斯言,首先,規則真的勝利了嗎?這恐怕還要觀察一段時間,很可能票投完了,分裂才剛剛開始,而且臺面下的小動作不斷,誰也不服氣投票的結果。
其二,說倫理輸了,更是不知是個什么道理?綜觀黃陳爭奪控制權事件,倫理是出現最頻繁的詞語。不少人指責陳曉作為委托人辜負了黃光裕的信任,甚至有人認為陳曉的行為無異于偷盜,趁著主人不在,意欲將國美占為己有。這種言論首先忽視了國美電器的性質,而且扭曲了倫理的含義。作為上市公司,國美不是黃光裕個人私產。我們知道,倫理并非只有兄弟義氣,在談論倫理時不能忽略傳統社會也重視的公平正直、仁人為懷、以身作則以及現代社會強調的專業倫理。國美是一家上市的公共公司,陳曉是黃光裕的工作伙伴,就算私底下是死黨,是好哥們,但在國美的經營管理上,二人不存在私相授受的關系。陳曉必須遵從上市公司的規則,陳曉不是黃光裕的受委托人,而是所有股東的受委托人。大股東的行為損害了其他股東的權益,職業經理人可以因為哥們義氣而默不作聲嗎?當然不能。
其三,對陳曉的行為還進一步引申出了一種看法,認為這會引起企業領導者對職業經理人的防范,也會讓企業對上市的態度更加保守和謹慎,會導致中國企業的倒退。其實,家族企業和上市公司并沒有優劣之分,相比上市公司,家族企業內部信任度高,決策靈活,效率高;相比家族公司,上市公司則可能較專業,可以利用更多社會資源。各有專長,家族成員好還是專業經理人好,一直在學界爭論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家族成員也不該因私害公,一定要培養其專業性,用職業經理人則該培養如家人一樣的感情,以營造如家人一樣的信任。在歐美國家,家族企業仍然很活躍,在儒家文化區之臺、港、韓等地,上市公司更大多是家族企業,而且表現優異。黃光裕的案例不能說職業經理人就不好,一個失敗的領導,家人一樣可能起而反抗的。
誤入歧途的信任
拋開人性的考慮,回到領導力這個層面,我們發現,黃光裕是個失敗的企業領導。從投票結果來看,他沒有獲得投資人的信任。這不難理解,一直以來,黃光裕通過不正當行徑擴張事業,從上市公司大量套現。無論是左手搏右手,還是行賄政府官員,黃光裕走的是權謀之道,為國美的未來發展種下了隱患。當他出事后,國美一度境地尷尬。
從企業內部管理來看,黃光裕沒有管理好團隊,陳曉就是個例子。黃光裕試圖以哥們義氣籠絡陳曉,最終失敗。黃光裕的這種思路在中國司空見慣,從桃園三結義起,中國人骨子里有哥們傳統,內部人,大家都是大哥、二哥,平時大家一起出去干壞事,用非常手段對付外人。這樣的結果可能帶來內部人的互不信任。今天你用奇謀詭計對付外人,明天,你就可能用同樣的手段對付我,今天你之所以不對付我,是因為我有用。每個人心里都有這樣的小九九,隨時都可能爆發內訌。這正是不正直的后果。
更可悲的是,黃光裕一方還喊出“不要讓國美變成美國”。民族主義在今天己經成了最廉價的遮羞布,只要拿民族主義一忽悠,就一定有一群人蠢血沸騰,黃光裕在賄賂與套現時怎么沒想到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呢?其實當一家公司在香港或美國上市時,就很可能在股權上變成“外國”公司,但這些“外國”公司的外國投資者并不會換掉原來的經營團隊,經營者能不能得到投資者的信任才是關鍵,怎么會扯得上民族大義? 領導者要在公司內部建立信任,不應該靠義氣,靠籠絡人心。信任可以建立在血緣關系、情感關系上,也可以建立在自己的專業性、可信賴性,令人尊敬的基礎上。對于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德行領導,以身作則,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羅家德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來源:管理學家)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