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了13屆的上海車展,終于在今年迎來了顛覆式的改變——蟄伏十余載,自主品牌終于在自家戰場上集體發威。
4年前,也就是在2005年的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還無法登堂入室,只能在室外展館偏安一隅。當時,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發表了一番炮轟車展的言論,抱怨車展“崇洋媚外”,本土企業花同樣的錢卻得不到同樣的展位,“車展讓我不舒服!”兩年前,2007年上海車展,自主品牌企業開始與外資品牌分庭抗禮、同臺競技。但由于實力上的差距,自主品牌仍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只是車展的點綴和花絮。
金融危機改變了這一切。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日益深遠,美、日、歐汽車品牌出現頹勢,美國“三大”瀕臨破產,底特律淪陷,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與中國市場一起成長的,還有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42.59萬輛,市場占有率超過30%,真正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2009年是自主品牌發展的最好機會。”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認為,在經濟形勢變化和政策引導的影響下,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銷售達到141.14萬輛,同比增長21.93%,市場占有率達到70.72%,比去年同期高出8.19%。
可以說,小排量車的勝利,就是自主品牌的勝利。然而,自主品牌已經不滿足于在低價車型上“小打小鬧”了。前不久,奇瑞(參數配置)、吉利等自主品牌相繼發布其高端品牌,要在這塊利潤更高的市場上與合資企業一決高低。其中,奇瑞將產品線分為微車品牌開瑞、乘用車品牌奇瑞、高端乘用車品牌瑞麒和商用車品牌威麟,“四面”出擊;吉利也發布三大子品牌戰略,啟用全球鷹標志,推出高端品牌帝豪,吹響吉利大規模推新車的號角。
一場自主品牌多品牌發展的風暴正悄然襲來。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發威”的表現也不僅僅局限于展臺面積大、發布新車型多,更在于全新品牌的推出和品牌形象的提升。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和北汽六大集團首次攜手,并推出多款自主品牌新車,成就上海車展史上首次以集團形式集體亮相的汽車盛宴。此外,國內自主品牌奇瑞、吉利、比亞迪、海馬、東南汽車、長城、華晨等企業也都積極參與,“大奇瑞”不僅以2600平方米超大參展面積,再創自主品牌展區面積之最,更是齊聚4大品牌,32款新車,超強陣容讓人注目;近期動作頻頻的吉利也不甘示弱,所有展示車型均為未上市量產車型,展示其雄厚的研發實力……
與合資企業相比,自主品牌一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角色。在今年全球經濟不容樂觀的背景下,合資企業紛紛壓縮產能,調低產銷目標,自主品牌卻依然高調,比亞迪甚至提出100%的增長目標,雖然受盡嘲笑,但比亞迪卻堅稱對這一目標非常有信心。從一季度的銷售情況看,比亞迪3月銷售32087輛,環比增長35%,同比更是勁增231%,一舉奪得國內自主品牌轎車銷量冠軍。今年一季度,比亞迪銷量達到7.78萬輛,同比增長近一倍,旗下F3(參數配置 圖庫)銷量高達4.78萬輛,成為真正的國民車。
新華信汽車營銷解決方案副總經理郎學紅分析認為,今年各自主品牌加大新產品的投放力度,是因為多數企業都意識到今年的政策環境對他們非常有利,是趕超外資品牌的機會。年初通過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支持自主品牌發展,規定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要達到40%以上,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要達到30%以上,自主品牌汽車出口要達到國產汽車總銷量的近10%。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背景下,自主品牌終于揚眉吐氣,展示中國軍團的力量,宣告外資品牌一統天下時代的結束。
(黃少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