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吉利汽車與沃爾沃轎車是兄弟關系,而不是父子關系。它們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發展。”這是吉利并購沃爾沃簽約后,李書福首次面對國內媒體。
昨天下午4點38分,從瑞典回國的李書福,以及吉利并購沃爾沃項目的團隊,剛下飛機就馬不停蹄地奔赴位于北京長安街1號的東方君悅大酒店。酒店會議廳,300多位記者早已就位等候。他們很期待能撬開李書福這張嘴巴,之前他一直三緘其口。
雖然面帶一絲倦意,但完成了如此巨大的收購之后,李書福看起來心情不錯。在兩個多小時的媒體見面會上,面對長槍短炮,他一直保持著激情澎湃的狀態。媒體拋給他有關并購的問題,他幾乎全部接下。
問題一:收購沃爾沃,錢從哪里來?
一半來自國內,一半來自境外
吉利收購沃爾沃花費了18億美元,可是,吉利目前的總資產為133億元人民幣,約合20億美元左右。“蛇吞象”,吉利的錢從哪來?
接過問題后,李書福先發表了一通感謝,對象包括發改委、銀行等政府及金融機構。這無疑已經把問題回答了一半。果然,李書福接下來表示:“預計收購加維持沃爾沃運營的后續資金,共需要約27億美元。這些錢,吉利已經準備好了。27億美元,一半來自境內,一半來自境外。境內的部分,包括吉利的自有資金及國內銀行的資金;境外的部分,來自香港、歐洲及美國的投資。”
“沃爾沃不是有錢就買得到,也不是沒錢就買不來,錢不重要。”李書福說。
問題二:如何讓沃爾沃走出虧損困局?
擴大產量銷量,攤薄成本
這個問題李書福似乎早有準備,幾乎沒有作任何思考,他就開始滔滔作答:“和奔馳寶馬比起來,沃爾沃最大的問題是規模太小。不過,它的研發投入和奔馳寶馬是差不多的。多年來,沃爾沃擁有大量的知識產權和技術。但因為量太小,成本高,所以虧了錢。我們要想辦法擴大沃爾沃的產量和銷量,攤薄成本,讓沃爾沃盈利。”
不過李書福同時表示,目前吉利只會在戰略上幫助沃爾沃,不會直接介入沃爾沃的生產與銷售。“我們非常清楚沃爾沃來自北歐,根植于瑞典。離開了這個特定的土壤,沃爾沃將不再是沃爾沃。沒有根基的品牌,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價值……今后,吉利不生產沃爾沃,沃爾沃也不生產吉利。”
[page title= subtitle=]問題三:談判最艱苦的是哪部分?
大量附件,協議文本超過10000頁
“已經談了8年,有什么好急的?我一點也不著急。”李書福的回答引起了全場的笑聲。“吉利和福特,都是為了沃爾沃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去談判的。雖然有分歧,但是大家擺事實講道理,目的只為有利于沃爾沃。我們的談判有時間表,每一步基本能如期完成,沒有大起大落。”
盡管被李書福輕描淡寫地帶過,可在他的下屬看來,并購沃爾沃絕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吉利集團副總裁張芃說,此次并購,吉利擁有200多人的全職顧問團隊,整個項目操作嚴謹科學有條理。前天與沃爾沃簽署的協議,除了股權轉讓協議,還附帶了大量的附件,整個協議文本超過1萬頁。
聽到這里,李書福又插了一句:“1萬張紙,每張都很大,內容也很豐富。這是一個多贏的結局。”
問題四:海外并購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消除文化差異,與工會妥善溝通
中國車企海外并購,很多企業曾經嘗試過。可是,騰中收購悍馬、上汽收購雙龍,要不“胎死腹中”,要不“水土不服”。海外并購,不僅需要談判技巧,更需要管理智慧。海外企業強大的工會,是中國企業必須過的一關。民營企業出身的吉利,娶了沃爾沃,能給它幸福嗎?
李書福說,“文化沖突也好,工會難纏也好,最終歸結到底,就是一個問題——怎樣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吉利的員工也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但一樣很融洽。亞洲和歐洲確實很遠,但文化差異并不難消除。一句話,發展起來了,什么事都解決了;如果原地踏步,或者越做越差,什么問題都來了。”
“第二是工會組織。之前收購澳大利亞DSI,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對于海外企業工會來說,如果溝通好,他們最配合;溝通不好,他們也最難纏。吉利并購沃爾沃,在沒有談之間,他們有很多疑惑,談好了他們就鼓掌。我們要向工會敞開心扉,認真傾聽他們在想什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