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NOTE
中國車企,30年還是個中學生
尹家緒有很長的“煙齡”,一天能抽兩包煙的他,說戒也就戒了,由此可見其毅力。
還有一個,能體現尹家緒執著和毅力的是,10年來他一直帶頭呼吁各地解除限小(小排量)措施。在他的帶頭呼吁下,2006年3月,各地區有關部門終于解除了對小排量車的限制性措施。
也許這樣的毅力和隱忍,更有助于他完成我國汽車業規模最大的重組并購案。在尹的眼中,中國的汽車企業在未來的十年里將結束目前的散亂局面,逐漸融合為二三家。關于中國車企間的整合,尹家緒持積極態度。但對于外界普遍認為中國車企應主動出擊海外市場進行國際并購,尹家緒卻一直持反對態度。
尹家緒的理由是,中國車企還不知道如何消化,至少還不知道如何避免消化不良。即便是汽車業已發展成熟的歐美企業,汽車業并購的失敗案例也不鮮見。尹家緒給出的一個典型案例是英國的捷豹。“捷豹最早賣給寶馬,之后又賣給福特,前段時間又賣給了印度的塔塔,”尹家緒說,“福特1989年用40.7億美元買下捷豹品牌,但是在中國車展上,捷豹卻不愿和福特車擺在一起,花了40.7億美元的福特,其副總裁也只有站在臺下當觀眾的份。為什么?因為捷豹即便是被賣掉也不愿意降低其高貴的身價。所以無論是寶馬還是福特都管不了它,文化和管理更是融合不進去,這就是并購失敗的教訓。后來,福特以23億美元的價格將捷豹連同路虎賣給了塔塔。”
和汽車狂人李書福選擇現階段和大象共舞不一樣,尹家緒堅定的認為,企業和人一樣,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能力,就像一個人的成長,初中時,你非要讓他寫出研究生水平的論文,那肯定做不出來。
現在,很難評說這兩種觀點哪個正確,雖然尹家緒的堅持對企業來說更平穩,但平穩某些時候也意味著沖勁不足。在某種程度上,生意場是冒險家的樂園,尹家緒的小心翼翼也可能會面臨錯失良機的尷尬。
尹家緒堅定地認為,一個企業,一個想強大和基業常青的企業,必須有兩個市場——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通過何種方式實現卻還在探討,并購是否是最好的方式?是否可以像日本企業那樣先輸出技術、輸出營銷,然后再整體輸出?
尹家緒認為,中國汽車業雖然已經走過了將近30年,但在此過程中只是引進了汽車技術,并沒有把汽車技術做強;只是掌握了如何在中國國內生產和銷售汽車,而沒有掌握如何在國際上生產和銷售汽車。“我們這個學生學得很慢,別人20年以后不但能生產汽車,還能把自己的產品推到國際上,我們起步在后面,本來超越別人應該縮短時間,但恰恰沒縮短。”
尹家緒害怕20年過后,中國的車企還沒有畢業。中國車企從幼兒園開始,到了將近30歲才成為中學生,如果再過20年還沒畢業,那才可怕。尹家緒認為這有很復雜的原因,也許是學生學得踏實了一點,也許是學制設得長了一點,也許整個汽車產業的政策引導和管理體制有一些問題。但他希望20年后中國車企已經畢業了,最好是已經走向國際、成為博士生導師。“別人要跟我學,我來帶學生,這樣才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