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今日下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7月,受國家經濟回暖、政策效應和市場剛性需求的拉動,汽車產銷一改往年淡季的走勢,走出一輪強勁的淡季不淡的行情,當月產銷連續第5個月保持在百萬輛以上的水平,同比呈高速增長。1-7月,汽車產銷雙超700萬輛,乘用車仍舊是增長主要動力,其中交叉型乘用車產銷超過去年全年,商用車銷量結束下降,呈小幅增長。
中汽協表示,7月是汽車產銷傳統淡季,但今年的7月表現出淡季不淡,產銷兩旺的好形勢。與上月比并沒出現大幅下滑,而是延續了上半年的好勢頭。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企穩回暖,消費者信心提升,國家適時出臺了一些促進汽車工業發展的政策,因此汽車產銷的快速增長基礎是經濟好轉,動力是政策及時有力,而我國對汽車的剛性需求是汽車形勢好轉的內在力量。另外半掛牽引車已連續多月出現增長,并且7月份環比增長速度加快,也說明我國宏觀經濟出現明顯好轉。
統計數據顯示,7月,我國汽車生產110.96萬輛,環比下降3.77%,同比增長52.15%;銷售108.56萬輛,環比下降4.95%,同比增長63.57%。1-7月,汽車產銷710.09萬輛和718.44萬輛,同比增長20.23%和23.38%。
乘用車小幅回落 商用車銷量結束下降
7月,我國汽車產銷環比出現小幅下降,但同比增長均超過50%好于預期。而前7月產銷同比增長20.23%和23.38%,從我國汽車產銷的歷史增長速度來看,這一增速可以稱為較高速的增長。
從汽車主要品種看,7月乘用車產銷環比小幅回落,低排量品種回落較快。7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85.03萬輛和83.26萬輛,環比分別降5.38%和4.62%,同比分別增56.78%和70.54%。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有所下滑,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下滑更為明顯,當月被日系品牌超越,居第二位。7月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34.56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51%。日系、德系、美系、韓系和法系分別銷售20.24萬輛、11.86萬輛、8.07萬輛、6.51萬輛和2.02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4.31%、14.24%、9.69%、7.82%和2.43%。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增長較快的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本月環比出現了一定的下降,而2.0以上的乘用車呈增長態勢,低排量品種的正常回調和高排量品種的復蘇說明乘用車市場在向全面增長發展。
商用車方面,7月生產環比雖然增長,銷售環比卻有小幅下降,但商用車已連續四個月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增速逐月走高,并在本月實現累計產銷正增長,市場正在逐漸轉好。數據顯示,7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5.93萬輛和25.30萬輛,生產環比增長1.9%,銷售環比下降6.03%,產銷同比分別增長38.74%和44.19%。1-7月商用車產銷分別為183.12萬輛和181.8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14%和5.47%。
中汽協認為,7月是自今年3月以來已連續五個月超過百萬輛的月份,特別是在傳統的淡季仍有如此高的產銷水平是值得關注的,6、7月汽車產銷良好表現對促進全年汽車產銷的快速增長意義較大。
出口形勢依舊低迷
由于國際市場仍未走出困境,7月汽車企業出口再次出現大幅下滑,我國汽車整車出口形勢依舊十分低迷。數據顯示,7月我國出口汽車2.24萬輛,比上月下降26.76%,比上年同期下降61.19%,1-7月累計出口汽車16.4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60.30%。上半年,全國汽車商品累計進出口總額為275.46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35.63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119.41億美元,同比下降26.89%,出口總額156.05億美元,同比下降37.02%。
經濟效益主要指標明顯好轉
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增速逐月走高,汽車工業經濟效益也逐步走出下滑的局面,出現了明顯好轉。據2009年1-6月汽車工業19家重點企業(集團)經濟指標快報顯示,工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和利稅總額由前五個月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利潤總額降幅比前五個月進一步收窄,同比僅下降1.38%,由于7月汽車產銷完成情況情況較好,預計19家重點企業集團的1-7月利潤有可能實現正增長。從上半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實現利潤的具體情況來看,有8家企業實現利潤高于上年同期(其中有1家企業由1-5月負增長變為正增長);8家企業實現利潤低于上年同期(其中有7家企業降幅繼續縮小);3家企業虧損。
中汽協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汽車工業呈現產銷增速明顯好于汽車工業經濟效益的特點,從汽車產銷增長的結構來看,低排量品種明顯好于高排量的品種,汽車工業結構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這充分說明我國在汽車工業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汽車產銷大國,汽車工業也成為我國工業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盡管行業經濟效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但千萬輛的年產銷規模對于經濟一定會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李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