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
2007年,政策將為自主品牌開道。《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作為汽車產業的綱領性文件形成強力后盾,而“十一五汽車產業規劃”則如一支鋒利的矛,刺向自主品牌的障礙。各種輔助性政策的實行確實為自主品牌營造了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中國汽車企業開始覺醒,在發展自主品牌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成績可圈可點。
2006年年初,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十一五”期間,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弘揚自主創新的主題大背景下,眾多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2006年推出的新車型中,有30多款屬于自主品牌。經過多年來的自主研發和創新,一汽、長安、華晨、奇瑞、吉利都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車型,這些車型,既有長安奔奔、QQ6一類經濟型轎車,也有上汽的榮威、一汽奔騰、紅旗HQ3和中華駿捷等中高檔轎車,充分展示了自主品牌汽車的巨大進步。
2006年前10個月,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升至26.4%,超越了日系車的25%,在乘用車銷量按國別排位中首度位居第一。然而,由于技術和品牌上的局限,絕大部分自主品牌轎車都集中在10萬元以下的價格區間。可喜的是,2006年下半年,上汽、一汽兩大汽車集團相繼發布了自主品牌中高端產品。
2006年年底,國家發改委頒布了《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這個調整意見被業界認為是2004年頒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補充版,發改委力圖通過六項措施,對目前汽車行業發展過熱、產能過剩、企業重組以及自主品牌的發展等多種問題進行宏觀管理和調控。
《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指出,從今年開始,自主品牌轎車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目前自主品牌仍然存在利潤率低下、競爭力不強以及開發能力薄弱等諸多不足。因此,各地政府主管部門要把企業研發能力建設和自主品牌培育列為重要考核指標,努力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培育自主品牌產品。
《中國汽車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發展自主品牌,不斷提高自主品牌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占有率提高到60%以上”。而目前,高檔轎車、經濟型轎車中自主品牌的比率分別為2.4%和26.8%。目標與現實之間巨大的反差表明完成任務的艱巨性,而國家必定在政策上對自主品牌項目給予更多的傾斜。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