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9日電 題:電動汽車行業持續升溫,相關扶持政策有望年內出臺
王槊
記者今日從內部人士處獲悉,一直關注環保問題的非盈利組織“氣候組織”將于近日發布名為《低碳技術市場化之路——電動汽車》的報告,這表明近期被各界人士和媒體連番討論的電動汽車行業受關注程度還在持續升溫。
在2010年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諸多新能源車的亮相成為本次展會上最引人矚目的焦點,而其中使用電池技術的純電動汽車更是重點展出項目。尤其是國產車企們一個個中氣十足,展出的電動汽車已經不再是以往車展上紙上談兵的幾款光鮮亮麗的概念車殼,而是實實在在可以駕駛的交通工具。回頭再看本屆車展的主題“暢想綠色未來”。這是北京車展辦展以來第一次將展會主題圈定得如此明確,這無疑表明了一種姿態,一種對推動新能源車的再明確不過的姿態。
政策推動,政府補貼
自主車企的底氣來自于政策的推動。從“八·五”計劃開始,電動汽車就始終是國家科技的重要攻關項目。到2009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從國家層面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車戰略”,《計劃》中提出,“電動汽車作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突破口和實現交通能源轉型的根本途徑,已經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和汽車制造商共同的戰略選擇……中國將繼續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究、研發和市場應用”。科技部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先生在接受中國新聞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將在今年之內針對電動汽車出臺一系列的推動政策,包括“十二·五”計劃中關于新能源汽車在大城市公共服務領域開展示范運行等舉措。此外,為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針對電動汽車價格昂貴的問題,幾大部委將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在這些試點城市對私人購買電動汽車者進行補貼,補貼范圍包括對購車者的補貼和對車企的補貼。至于具體的補貼方案,王秉剛表示目前還在征求意見階段,有可能會在年內出臺。他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推廣工作預計將在2011年正式進入起步階段,目前尚無法追求具體收效,只要能將推廣工作鋪開,將脈絡理清即可。
市場化進程需時日,尚難代替燃油車
盡管一系列推動措施表明了政府在國內推行電動汽車的決心,為電動汽車的普及從政策上鋪平了道路,但由于技術和成本等諸多原因,電動汽車要真正走向市場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電動汽車的普及程度也十分滯后,在汽車產業尚待成熟的中國更是異常艱難。王秉剛指出,目前電動汽車難以普及,在所有國家面對的都是相同的問題——電池壽命不夠長,儲能密度不夠大,重量不夠輕,各家電動汽車各項參數標準不統一,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夠等等。這些都不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問題,未來至少需要五年左右來對這些標準進行統一,并使各項基礎設施達到一定的密度,才能開始討論真正的市場化進程。而即使是這樣,電動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仍然無法達到可以代替燃油車的程度。王秉剛強調說,電動汽車應該揚長避短,沒必要與燃油車正面交鋒。他建議人們改變出行模式。平日在城里上下班開電動汽車,出城跑長途開燃油車,使交通通行得到多元化發展。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汽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林程教授在接受中國新聞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2010年對于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來說,更是象征性的,讓更多人接受電動汽車概念的一年。由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客觀因素,電動汽車還尚未到達進入市場的階段。但是他認為,電動汽車在五到十年之內將大幅提高電池壽命和儲能密度,可達500公里以上的續航里程,充電站也將達到一定的建設密度,那時電動汽車就完全具備代替燃油汽車的能力了。
關乎國計民生,推行意義深遠
發展電動汽車的意義并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環境。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巨大,機動車保有量尚有很大上升空間,因此能源消耗必將成為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發展電動汽車除了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達到低碳減排的目的外,還能平衡電網峰谷負荷,提高電力資源利用率,實現二氧化碳的間接減排。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普及將有助于降低中國對石油資源進口的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2009年,中國石油對外的依存度已達52%,超過了50%的國際警戒線,而隨著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這一數據還將繼續上升。電動汽車的能源來源多樣化,風能、水能、核能及煤炭等行業均可滿足電動汽車的能源需求,尤為符合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優勢。此外,電動汽車的生產制造還將帶動一系列產業鏈,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的汽車產業相對發達國家而言尚屬稚嫩,但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差距卻相對較小。林程對記者說,目前電動汽車在世界上發展程度相差不多,對中國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如果抓住機會,在其他國家將此項技術發展成熟之前做出自己的產品和標準,必然會在世界電動汽車領域掌握足夠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這對于中國的汽車行業,甚至整個工業領域都將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中新網汽車頻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