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汽車企業和經銷商來說,這個五月,持續近一年半的賣車不用愁“好日子”終于到頭,他們將再拾降價、贈送大禮包等形形色色的新車促銷策略以討得消費者的歡心,來應對日益沉重的庫存壓力。
5月12日,廣州一家本土品牌的汽車經銷商面對自己停車場內150輛左右的新車顯得心事重重,“這些都是廠家壓下來的任務,沒辦法,降價促銷是肯定的了。”
這其實只是目前車市的一個縮影,截至4月底,官方披露出來的汽車廠家新車庫存已經達到54.75萬輛,如果算上經銷商手上的庫存,這個數字存在著翻番的可能,廠家瘋狂的擴產、市場瘋狂消費之后的透支、經銷商日益沉重的庫存壓力,多方合力之下,2009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車市,悄然走到調整的關口。
文/圖 賀江華
數據是靠不住的
僅看4月份的數據,呈現在中國車市面前的仍然是一馬平川,當月,中國車市產銷汽車分別達到156.35萬輛和155.5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61%和34.37%,其中,在車市最為關注的乘用車市場,4月份,國內乘用車產銷規模分別達到114.26萬輛和111.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19%和33.21%。在4月份中國車市的傳統淡季,車市仍能交出如此漂亮的成績單,堪稱完美。
但是,只統計廠家批發數據的車市數據是靠不住的,站在市場第一線的經銷商已經感受到了市場供求關系轉化的“水深火熱”。廣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經銷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數據基本上沒什么參考意義,“要說有點參考意義,實際的上牌數可能還靠譜些,但那個數據我們拿不到,你看(這個數據)我們這款車型4月份的銷量有1萬多輛,實際上光我們店庫存的就有幾十輛。”
同樣的情況不僅在廣州車市出現,在汽車企業這兩年奉為上帝的中國二三線車市,庫存現在也已經成為經銷商最頭疼的難題。5月8日,山東煙臺,記者在市場看到,幾乎每家4S店的車庫都擺滿了廠家壓下來的新車,“這些都是廠家的任務,我們只能慢慢消化了。”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價格戰悄然打響
庫存對經銷商的壓力顯而易見,以一輛新車占用10萬元資金計算,一百輛庫存車占用的經銷商資金就達到一千萬元,在車商普遍靠借貸維持資金運轉的情況下,這樣的壓力顯然是難以承受的,重壓之下,價格戰成為經銷商不得不為之的選擇。
“讓利是肯定的啦,但讓多少真的不能給你說,反正比上個月還要優惠。”5月12日,廣州一家美系汽車品牌的經銷商這樣對記者表示。記者上周走訪了賽馬場汽車城、黃埔大道東汽車4S店“一條街”等廣州車市的傳統旺地,發現經銷商讓利在車市已成燎原之勢。
和目前市場流行的廠家背后授意、經銷商前臺偷偷摸摸的車市降價風格相比,一汽馬自達的降價則來得理直氣壯許多。5月7日,一汽馬自達宣布:廠家支持經銷商展開讓利促銷行為,一汽馬自達旗下馬自達6轎車降價3萬元促銷。一汽馬自達在官方新聞稿上這樣表示:“2010年車市降價的第一槍終于打響。”
這是一個讓消費者興奮的信號,在車市因為供應不足而“牛氣”了近一年半之后,消費者終于看到了和廠商博弈并最終大勝的曙光:買車不僅不用再等車了,而且價格也要下降了,這樣的幸福也來得太突然了些。
“目前的降價行為還只是試探,估計六七月份車市還會迎來更大規模的降價,要想買車的話,估計那個時候就差不多了。”國內資深汽車分析師向寒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五月或成拐點
降價、消化庫存、將消費者重新拉回4S店,是汽車經銷商面對日益增加的市場壓力的唯一選擇,但對波詭云譎的車市而言,簡單的降價恐怕已經難以清除車市躁進之后留下的“后遺癥”,廠家仍然存在的擴產沖動、各大機構仍在鼓吹的中國車市高速增長目標,讓中國車市實際上已經存在著極大的風險。五月份如果廠家應對不善,2010年中國車市有可能存在劇烈調整,五月甚至可能成為“拐點”。
5月12日,廣州鑫匯龍汽車銷售公司董事總經理謝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經銷商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各個品牌都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庫存,但來店的客人這個月已經明顯少了很多。”
經銷商憂心忡忡,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大中外機構卻仍然在對廠家擴產的沖動“煽風點火”。在4月底的舉辦的北京車展上,不少機構對2010年中國車市的增長預期從年初的1500萬輛大幅調高至1700萬輛,希望中國車市在繼去年登頂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之后,再創輝煌。在機構的樂觀情緒感染下,國內各大車企紛紛發布了擴產計劃,粗略統計一下就可以發現,截至2010年,中國車企的產能已經逼近3000萬輛,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中國車市能這樣無限制的增長下去嗎?2010年北京車展上,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的一句話非常有意思,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任勇坦率地說:“樹長得再快也高不到天上去。”“我們留意到,4月份一些品牌的庫存已經出現了,市場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但一些企業的調整周期非常慢,三個月一調,這就會讓他們的市場反應非常慢。”任勇補充道。
“這個月的表現非常重要,因為目前我們最多只能說市場在調整,車市增長的大方向并沒有變,但如果廠家繼續不顧市場的承受力擴產、經銷商終端價格守不住,市場并非沒有出現‘拐點’的可能。”國內資深汽車分析師向寒松表示。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婕】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