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3年的盈利讓國內首家專業汽車保險公司迎來一個重要賽點。
在普遍“賠本賺吆喝”的車險市場,專營汽車保險的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平車險)卻實現了連續三年盈利,不僅使“天平模式”有了新注解,同時也意味著其順利越過了一個重要上市門檻。
3月31日,天平車險控股股東天茂集團公布一季報業績預告稱凈利潤約2900萬-3000萬元,同比上升750%-800%,而旗下20%控股公司天平車險業績穩定增長是高利潤率的原因之一。
天平模式
銷售完全外包給代理公司、經紀公司和兼業代理,不設立自己的銷售隊伍,整個理賠體系也走外包,除產品設計等最具有競爭優勢的核心事業部分,其他能夠外包的業務盡可能采取外包方式。
這就是基于非核心業務外包、低成本經營的“天平模式”。“兩頭在外”——這個國內首創的汽車保險模式,一面世就以頗具爭議的方式駛入快車道。
2004年12月天平車險成立時,注冊資本2.2億元,由7家民營企業聯合出資組建,天茂集團掌門人劉益謙是主要發起人,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汽車保險公司。但對于這個顛覆汽車保險傳統營銷模式的公司,市場并不看好,2006年巨虧1.26億元。
隨后的2007年,保費收入11.73億元,實現凈利潤1137萬元,扭虧為盈。
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以及大災賠付等,天平車險保費收入11.6億元,盡管較2007年下降1.1%,但凈利潤仍保持近1300萬元。在全國大多數保險公司凈利潤下降超過50%的大背景下,仍實現了連續第二年盈利。
2009年,凈利潤首次過億元,目前注冊資本也增加至5.5億元。然而,天平車險似乎不僅僅謀求盈利,其從公司創建伊始就一直打造以汽車保險為紐帶的“汽車保險產業鏈”。
“產業鏈也是A股上市的基礎要求之一”。天平車險內部人士稱,“(我們)以天平模式倡導汽車保險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使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各得其所、共同發展,共同營造良好的和諧共贏的商業生態環境。”
“營銷隊伍外包,也可以大幅降低費用。”東方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王小罡此前專門研究過天平模式,他認為,保費規模的擴張分攤費用支出,可以降低費用率。
上市預期
這也是天平車險可以連續三年盈利的法寶。
根據天平車險2009年報,保費收入19.06億元,較2008年增加64.3%,凈利潤達到1.38億元,較2008年大增961.54%。
一位車險中介人士表示,賠付率與保險公司的核保政策密切相關,一般財產險公司都可以根據大數法則,測算盈利點,計算優質和劣質保單。“天平車險尤其鼓勵開展優質保單,放棄承保風險高的車型和險種。”
“這些年放棄的保單已很難計算。”天平車險已經離職的一位高管告訴記者。
這也是天平車險控制擴張規模,謀求利潤的主要手段。“一些新公司入市便急于規模擴張不同,天平建立初便確定效益為王和3至5年盈利的目標,做了上市的目標預期。”上述人士告訴表示。
2009年,雖然保險公司車險賠付率和費用率雙雙下降,但上海車險依舊沒能走出虧損的尷尬境地。據上海保監局統計,去年全市車險保費收入89.76億元,同比增長16%;業務承保利潤率為-6.02%,虧損金額仍高達數億元。
而劉益謙組建天平車險,不是為了走高投入拼規模的老路,而是通過創建盈利模式,打造產業鏈,且保持盈利底線,“一上來就越過保險,盯住了資本市場”的目的也顯而易見。
盡管上市獲批日期還沒有結果,但東北證券分析師邵振華已經測算相關消息給與天茂集團的盈利預期,他說:“按2009年30倍市盈率估算,這部分股權的市值折合每股1.2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