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召回了,那么國產汽車質量怎么樣呢?中國制造的汽車質量真的也下降了?汽車質量問題如何監管?在采訪中,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中國的汽車質量雖然在逐漸提高,但不可忽視的是,在與國際品牌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不光是汽車的質量差距,就連解決問題的的勇氣也都很難和人家比。”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鄒正方表示,國家應該研究制定合理的汽車三包政策,而如果因實施三包政策導致國內汽車企業倒閉的話,那么這種企業就應該倒閉。
在中國車主的這些投訴中,汽車質量問題的投訴比例達到45.8%,高居第一。汽車質量,成為中國車主在過去一年里最不滿意的購車和用車體驗。
難道汽車質量問題真有這么嚴重嗎?也許汽車召回注定成為2010年的流行語。“3·15”二十周年、豐田召回和1500萬輛的產銷計劃等重要事件,都讓汽車質量成為2010年車市最敏感的話題。近日,中國質量協會用戶委員會、車人網、清華汽車工程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09年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投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09年共收到用戶投訴9359例,其中有效投訴為8515例,涉及汽車生產企業幾十家,被投訴產品覆蓋國內汽車市場上的絕大多數車型。相比2008年,2009年投訴總量上升39.7%,其中,綜合性投訴(同時有質量問題和服務問題)增加明顯,但質量問題和服務問題單方面的投訴顯示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報告》對2009年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及服務質量投訴的具體特點分析表明:2009年度,異響問題投訴仍然集中,車型主要集中在緊湊型車和中型車之間,且有向中高級車發展的趨勢,其中20-30萬元(整車售價)車型的投訴增加明顯,涉及的零部件主要包括轉向助力泵、半軸、車門、雨刮器等。因發糾紛的原因主要是廠家認為異響屬正常情況,而車主則認為有安全隱患或嚴重影響駕駛舒適度。
使用半年以內的新車投訴呈上升趨勢,問題主要集中在跑偏、吃胎、漏油、異響、抖動等方面。在“漏油問題”的投訴中,60%以上車主購車還不足3個月,對于一般4S店普遍采取的擰固螺絲或者更換油封等方法,多數車主表示不能接受,原因是新車就漏油且如此簡單處理,令人擔心問題解決不徹底未來仍有隱患。
由于豐田汽車的召回事件,有人聯想到中國汽車市場井噴,認為中國汽車質量也下降了,這是不懂召回本質的外行話。
對于豐田汽車的召回事件和近期發布的有關汽車質量報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則直言:中國汽車質量沒有下降。
饒達在他的博客中說,由于豐田汽車的召回事件,有人聯想到中國汽車市場井噴,認為中國汽車質量也下降了,這是不懂召回本質的外行話。世界上90%以上的汽車召回是由于設計瑕疵,汽車百年來可靠性問題基本解決了,但在新結構設計細節上的疏忽,仍會發生潛在安全風險。如美國CTS公司設計和生產的油門踏板,豐田認可時有疏忽,才出現大量召回。由制造質量造成的召回較少見,召回汽車的數量也不多,CTS公司也否認其制造質量有問題,所以不能用召回衡量汽車質量。
饒達認為,中國的汽車質量不但沒下降,反而自主品牌汽車質量大幅度上升,才有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企業在產品暢銷時最擔心的是質量,國內廠家均增加了配套件進廠和新車出廠檢查內容和嚴格了檢查標準;新車索賠信息從月報普遍改為周報。有人用去年汽車投訴增加了39%來說明質量下降,但汽車市場增長了46%,質量投訴2008年占67.4%,2009年占45.8%,每萬輛新車的投訴從4.81次降為3.14次,結論應是質量較快提高。“其實大家可以放心買車,在發展中國家中,我國汽車質量是最高的。”
豐田門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快速的擴張中,如果忽視了質量問題,那么最終受懲罰的只能是自己。用一句電影經典對白形容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鄒正方說,首先要搞清楚產量和質量的關系。豐田曾經是高質量代名詞,最近幾年追求速度的過度擴張,產量也提升很快,在很多地方投資建廠,在這種盲目的擴張中,產生質量管理失控是個必然的。“豐田完全沒有擺正質量和數量的關系,對此我們國內的汽車企業也應該反省,應該以質量和安全作為首要目標,這也是一個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
鄒正方認為,國內企業要把質量放在第一位,這也是任何企業都應該把握的原則。我們有的企業擴張過快,出現質量下滑情況,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一旦出現問題再亡羊補牢就為時已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以后我們很多企業要打入國際市場成為國際品牌更應該注意質量問題,一個小毛病都會被無限擴大,如果不注意,企業也許就會遭到“滅頂之災”。
鄒正方認為,我國在完善召回制度的同時也要研究制定合理的汽車三包政策。隨著豐田召回門事件的發生,汽車“三包”也是一個不斷被提及的老話題,每當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無法解決時,有法可依成為了消費者的迫切希望,因此,“三包”的出臺對消費者來講意義重大。但是,根據目前的有關規定,消費者一旦買了有問題的汽車只能修理,廠家和經銷商一般不會退換。
鄒正方告訴記者,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很快,在汽車質量的問題上應該實行“零容忍”態度,汽車和其他商品一樣,早就應該實行三包政策,雖然有關部門前前后后制定一些列汽車質量政策和條例,甚至還曾經有過關于三包的征求意見,但事實上,消費者一直處于弱勢地位,一旦買了有問題的汽車,難道就自認倒霉?因此汽車質量應該有保證,也應該讓消費者相信汽車質量有保證,以維護汽車消費者利益。
“消費者如何相信?只有實行三包政策。”鄒正方表示,汽車實行三包政策盡快列入到法律法規當中,可以根據廠商和消費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約定,如果汽車質量確實存在重大問題就應該退換。對于有人擔心,一旦實行三包政策后,會導致大量的消費者購買問題汽車后出現的退車現象,甚至會引發汽車廠商倒閉。鄒正方說,“如果因實施三包政策導致國內汽車企業倒閉的話,那么這種企業就應該倒閉。”(趙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