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加快轉變方式的緊迫性,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李毅中
調整經濟結構和調整產業結構是什么關系?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給出的答案是:調整經濟結構是國家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由于轉變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那么產業結構調整便成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而經濟結構調整則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從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影響較大的結構性問題有五個:收入分配結構、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經濟結構、社會保障結構和產業結構。只有深入分析這些結構性問題,才能清楚了解到結構調整的緊迫與重要,以及解決問題的關鍵路徑。
關于收入分配結構。近年來,中國經濟總量迅速增長,但經濟結構嚴重扭曲,制約著發展方式根本轉變。改革收入分配體制,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工作著力點。
李毅中指出,擴大居民消費,居民首先要有較寬裕的收入。目前,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僅36%,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僅45%,而發達國家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超過55%。“要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通過提高低保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為擴大消費創造條件。”此外,加快二次分配制度改革已經提上日程。在做大社會財富“大蛋糕”的同時,怎樣切好這塊“蛋糕”同樣重要。
關于城鄉二元結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農民大規模地轉向城市,不僅給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巨大需求,也會為擴大消費提供強大動力。
數據顯示,我國農村農民年人均消費支出3661元,一般的小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費10600元,大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費14300元,城市人均消費為農村人均消費的3倍以上。
2009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46.1%,2030年要達到65%,幾乎每年要提升1個百分點。李毅中指出,我國的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帶動約1500萬人從農村轉向城鎮。由此帶來的市場需求將為工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首先是住房,然后是交通、商業、服務都會跟著發展起來。可見,調整城鄉二元結構,積極推進城鎮化,能夠持續有效地釋放需求潛力,激發經濟活力。
關于區域經濟結構。隨著國家對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等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各地區都在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但也出現了不顧條件盲目發展、產業雷同的問題,區域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以煤化工產業近年來的發展現狀為例。相關統計顯示,2009年,全國焦炭新增產能3000萬噸左右;目前全國在建電石項目31個、產能700萬噸;甲醇項目25個、產能860萬噸。這些項目全部投運后,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就產品結構看,各地還規劃了一批傳統煤化工項目;同時,我國一些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不顧技術進展、產業成熟度和當地建設條件狀況,也在紛紛規劃近期建設現代煤化工項目。
因此,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有很多文章可做。李毅中說,“要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和條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使有限的資源產生更大的效益。這樣,發展才具有可持續性。”
關于社會保障結構。社會保障是安定人心、鼓勵消費的基礎。李毅中表示,“沒有良好的社會保障,無法指望居民將20多萬億儲蓄用于消費。”
目前,我國城市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社會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正在積極推進,這些舉措將逐漸為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擴大消費,提供有力保障。
關于產業結構。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還存在一系列深層矛盾,其特征表現為:
一產不穩,只占GDP的10.7%。盡管糧食產量已經連續三年超過1萬億斤,但是人均糧食占有量下降了,原來是800斤,現在是700多斤,其中除了人口用糧,還有工業用糧、畜牧用糧、其他用糧。
二產不強,占GDP的47.5%。有一半的產品產量是世界第一,其中鋼產量占了世界的46%,但大而不強,缺乏自主創新的核心能力和關鍵共性基礎技術。
三產不足,只占GDP的41.8%。目前,世界上的平均水平為69%,發達國家為73%,而國民經濟的能耗水平低、利潤率高與服務業發達密切相關。
通過對上述五大結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對中國經濟影響巨大的是結構性問題和矛盾,以及調整產業結構與轉變發展方式的相互關系。工業經濟管理要積極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主動推動優化一、二、三產業結構,使中國經濟由依靠二產轉向一、二、三產協調發展。
其中,一產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農業科技,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二產要加快技術改造優化升級,把促進工業由大變強與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相結合,把淘汰落后產能與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相結合,加快完善現代產業體系。三產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帶動軟件業、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的發展,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國際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使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成為一項緊迫任務。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因此工業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中尤顯重要。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內部條件也在發生變化,對經濟結構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應針對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 陳祎淼)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