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09年已經過去了,但是最壞的結果卻可能是在2010年出現。業內有關專家提示,2010年,中國輪胎行業面臨更大的考驗。出口銳減、破產倒閉、行業整合、經營方向轉向、尋找新出口,都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巨大難題。
昨天,中國橡膠協會秘書長范仁德向記者表示,2010年將是“輪胎特保案”對我國輪胎產業損害最嚴重的一年,而世界輪胎等橡膠產品市場沒有明顯回暖,更增加了我國橡膠工業運行的困難,今年可能成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橡膠行業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
特保案轉機渺茫
1月19日,面向中國輪胎特保案的世界貿易組織專家組成立,就美國對中國輪胎征收的高額關稅展開調查。
這項調查將聚焦于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9月批準的對中國輪胎征收為期3年的高額關稅。其中,第一年關稅高達35%,大大高于以往正常征收的4%。奧巴馬此舉旨在減緩中國輪胎對美國出口的增長速度,并保護美國輪胎業。
對此,中國商務部貿研院專家梅新育對上海證券報表示,專家組的調查意義不大,只是例行程序而已,調查結果何時出臺,也取決于美方。“如果要扯皮反復,可以折騰兩年。”
熟悉WTO法律的專家則直接認為,調查結果對中方有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方獲得轉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很明顯,輪胎特保案已成為中國輪胎企業由盛夏進入寒冬的重要轉折點。
在本報記者的調查中,山東永泰橡膠有限公司總經理尤曉明反映,截至目前,公司的美國訂單急劇下降,基本上利潤空間就非常低,非常小了。山東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市場服務處處長孫樹民則表示,特保案后,三角輪胎公司對美國的輪胎出口量已經從此前的月均30多萬條降到了10多萬條。
大陸集團電子制動系統中國事業部研發總監胡國亮告訴記者,自美國對中國輪胎實施特保案后,真正遭受傷害的是中美兩國人民。“中國的很多輪胎生產工人失業;而美國低端收入的家庭面對中國輪胎加價,只得選擇每兩年更換輪胎一次,不再像以前那樣,每年更換一次,他們的駕駛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證。”
事實上,在經濟危機的侵襲下,美國市場早已不再“安全”。中國橡膠協會秘書長范仁德向記者表示,幾十年來引領世界消費的美國正在改變大量進口的局面。美國原本是全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國,現在汽車產量連續下滑,汽車消費大幅度減少。我國前幾年超過1/3的輪胎出口到美國,看來過多依靠出口美國的路子已經走不通,出口歐盟等也將困難重重。
據統計,目前中國以5億套輪胎產量超過美國居于世界第一,年出口量達2.5億至3億套。而由金融危機導致的歐美發達國家汽車需求減弱,直接致使輪胎市場需求萎靡,實際上中國企業自去年上半年起接獲得訂單已明顯減少。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揮動“反傾銷大棒”引發了國際連鎖效應。截至1月20日,包括印度、阿根廷,對我國輪胎進行特保調查的國家數量突破了10個。我國輪胎出口市場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局面。
行業結構調整在即
在美對華輪胎特保案后,中國輪胎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已經不得不加快了。
首先,中國橡膠工業發展面臨著調整、轉型、重組,以促進我國橡膠工業走出逆境,平穩健康地發展。中橡協秘書長范仁德這樣指出,“從增長方式結構、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增加節能、環保等橡膠產品的比例,同時加大對市場結構的調整:從單一市場調整為市場多元化。開發國內新市場,重視農村市場需求。”
其次,輪胎行業的整合動作也有望拉開帷幕。據中像協技術經濟委員會主任趙文權介紹,目前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已經編制完成,正在等候工信部的批復。“自去年3月份開始著手制定產業振興規劃后,工信部就多次提到準入問題,明確提出要制定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原本希望是在2009年年底前出臺。”
他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輪胎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約為400多家,中國雖然是輪胎生產大國,卻絕非輪胎生產強國,除了總產量在世界占優外,中國輪胎的檔次、質量、企業生產規模與美、日、韓等輪胎強國相比,均相距較遠。
中投證券分析師李勝茂也指出,國內輪胎生產和技術標準都相對落后,行業里以中小企業為主,比較散亂,造成市場無序競爭,盲目降價,不利于與國外輪胎巨頭抗爭。中國輪胎企業應該走集團化發展道路,大企業應兼并小型落后或破產企業,提高輪胎企業的整體水平。
據業內人士建議,國家在招商引資擴大國內輪胎產量的同時,要對小企業進行限制,這些企業盲目生產,重復建設,輪胎行業產能過剩風險已經加劇了。“盲目重復建設,比方說在一個地區扎堆兒上全鋼子午胎,將直接引發本來就不規范的市場更加失衡。” 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輪胎產量達到3.5億條,其中子午胎2.6億條,子午化率達75%。產業集中度偏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高附加值產品少,效益受到影響。
對此,橡膠工業協會鄧雅俐認為,全球金融危機讓輪胎行業更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問題,只有合理地制定行業準入條件、產業調整意見和規劃,才能保證輪胎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