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車主來說,和4S店的關系就好比“我在明,你在暗”,自己的底細被對方掌握得一清二楚,但4S店的“水究竟有多深”卻一無所知。這也讓不少消費者在4S店消費時總是心存懷疑:為什么一件在外面市場里僅賣50元的配件,在4S店里卻可能要賣到200元?為什么在4S店里保養總是容易花去一大筆錢?4S店究竟從我們身上賺取了多少利益?一家4S店售后服務的利潤有多高?本報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你不知道的4S店開支情況。
焦點1:4S店售后賺了多少?
平均利潤30% 4S店靠售后收入支持運營
“售后的收入是用來支付整家店的運營費用的,包括日常開支、促銷費用、水電氣、財務支出和人員工資,按照我們店里的規模來說,一個月要保證進場臺次達到2000輛才能基本持平。”錦泰廣本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0輛進場臺次的售后收入基本在100萬左右,也就是說,平均一輛車的售后費用大概在500元。那么,經銷商從售后服務賺取的利潤是多少呢?
當記者就此問題向建國汽車售后管理中心總監蔣其提問時,他回答得很快,“售后的毛利潤是30%~40%,但凈利潤沒有這么多,因為要支付員工工資。”蔣其告訴記者,雖然這個數字聽上去不小,但他認為可以公開,而配件方面的利潤因為廠家規定必須出售正廠件,不能外部采購,給予了25%左右的加價空間。也就是說,在4S店里,車主支付的維修和保養車輛的費用中,有近30%~40%是服務費,而購買配件則有可能比外面市場中出售的正品價格高出25%左右。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雪鐵龍品牌的配件加價率最低,為17%外,其余品牌的廠家給予經銷商的配件加價率普遍在20%~30%左右。
為了驗證這個數字的準確性,記者走訪了多家4S店,在現場看到一些配件和在市場中的同樣配件存在不同的價格差別,但不至于有天壤之別,而后者的真偽記者無從判斷。
蔣其告訴記者,按照一家合資中檔品牌(主力銷售10萬左右的車型)的規模,一個月進場臺次達到900~1000輛,也就是產值達到70萬~80萬才可以基本滿足店內運營,起碼保證售后這一塊不會虧損;同樣檔次一家開業3年以上的老店,月進場臺次需要達到1500輛才能滿足收支平衡,而一家開業5年以上的老店需要做到2000~2500輛進場臺次才可以實現。“對經銷商來說,售后這一塊的收益是最穩定的,一家店的日常運營就主要靠這部分收益,通常說來會持平,所以銷售的金額就是一個經銷商的純利潤,但這一塊隨著市場周期的波動很大,有很多說不清的因素。”錦泰廣本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售后的收入對一家4S店來說是維持運營的“基本工資”,這正說明了每一家經銷商如此看重售后的原因。
焦點2:4S店能不能把售后價格降下來?
4S店投入過大 售后的利潤空間很難被擠壓
按理說,物美價廉才容易被顧客接受,為什么廠商要給予經銷商近30%的配件加價空間?經銷商能不能為了多吸引一部分顧客,把售后的利潤降下來一些呢?
“一家4S店的成本太大了,在開業的前兩年,至少很多店都是在虧損的。”港宏別克總經理曠文才告訴記者,以港宏別克這一家單店為例,加上2000年購買土地的費用,前期投資一共是7000萬元,廠房、展廳、裝修、停車場、購買周轉車和流動資金占總金額的60%。對于一家新店而言,因為銷售數量有限,售后這一塊絕對是虧損的,在前兩年銷售是一家店的主要支撐,對于一些比較好的品牌而言,2年以后略有盈利算是不錯的情況。真正售后能夠支撐起一個店面至少需要4年時間,但是對很多店而言,售后的收入能夠支付日常運營費用的70%-80%已經很不錯了,另外的一部分支出還需要銷售來彌補。曠文才認為,目前售后的利潤空間對許多4S店來說已接近底限,很難被擠壓。
蔣其告訴記者,一家4S店的投入除了地塊和建筑的投入外,要事先真正優質的售后,還要在人員培訓和設備上投入很多,一家4S店的前期投入一般是在6500萬左右。對于一家開業不久的新店而言,銷售和售后的收入比為8:2,5年后一家做得比較成功的老店銷售和售后的收入比可以達到4:6,但通常都是6:4。
焦點3:4S店這么貴憑啥和小維修店競爭?
4S店貴在明處 保證原廠配件可靠度高
當記者談到4S店給客人留下價格高、不實惠的印象,而個體維修店或汽配市場的價格更親民時,錦泰廣本相關負責人認為,4S店的人員技術力量、培訓力度、硬件設施的投入都很大,零配件都是從原廠直接拿來的,價格比小店高很正常,雖然小店感覺價格很實惠,但是一些零部件的渠道有問題,和4S店的可能達到幾倍甚至10倍的價差,但是它的利潤卻不一定比4S店的原廠件薄。
“好比錦江賓館和經濟型酒店,得到的服務不一樣。”蔣其說,在4S店以外的市場,一些品牌的仿貨量很大,尤其是車燈、保險杠等一些容易被損壞的部件更是假冒偽劣產品橫行,這在4S店絕對不會出現。
錦泰廣本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小保險公司出單時為了多拿折扣,可能在賠付時不按4S店的標準價賠付,這種單4S店就沒法接,因此這些保險公司就可能轉而去一些市場上尋找價格便宜的配件,出現質量風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