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比亞迪賣得好好的,現在突然放棄而轉賣吉利,原來賣吉利賣得風風火火的,卻轉營力帆,而原來經營力帆的,卻放棄了力帆,專營福田。
近日,東莞車市出現力帆、吉利、比亞迪三家經銷商“大兜亂”現象,而且相互關系如此密切,這在東莞汽車市場實屬少見。這到底為何?是經銷商本身經營的問題,還是東莞車市資源重新配置的結果?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這屬于市場自我調節的正常現象,而部分消費者表示擔憂,唯恐資源重新配置產生壟斷。
興隆:不賣比亞迪轉賣吉利
興隆車行是最早經營比亞迪品牌的,可以說,比亞迪在東莞近幾年發展如此迅速,很大程度上是興隆車行的功勞。目前東莞路面上的比亞迪F3,很大一部分就是從興隆車行賣出的。然而近日,興隆頻頻傳出不再經營比亞迪品牌的消息。
“沒錢賺,只好放棄了。”11月16日下午,記者從興隆有關工作人員處得知,利潤縮小是車行放棄經營比亞迪的主要原因。“當時我們平均一個月能賣200輛,現在生意大不如前了。”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剛開始,比亞迪在東莞市場上的份額很少,后來在他們的經營下,比亞迪這個品牌在東莞市場逐漸做大做強,短短的幾年時間,比亞迪在東莞的經銷商就有13家之多。“蛋糕就那么大,越分越小,客戶也流失了。”
該工作人員還透露,廠家狠壓任務狂減經銷商利潤空間也是他們退出比亞迪品牌經營的一大重要原因。“市場不好做,廠家又要求我們銷售任務翻番,經銷商壓力很大。”有比亞迪經銷商表示,個別經銷商為完成銷售任務高息貸款數千萬元囤車,日常經營卻因資金缺乏舉步維艱,甚至出現賣得越多賠得越多的情況,為了把車賣出去,比亞迪就拼命開發新的經銷商,經銷商為了完成工廠的任務,不得不打價格戰,同城幾家經銷商拼得頭破血流。
“吉利品牌將是我們公司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放棄比亞迪之后,興隆除了繼續經銷老牌子風行外,吉利金剛、全球鷹等中低端路線的系列將是興隆今后大力發展的經銷對象,興隆有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以順隆為名義的吉利經銷店已在東莞開了5家試營業門店,東至樟木頭,中央地區如南城也有順隆吉利的旗艦店。由于信泰隆的退出,吉利除了帝豪品牌由新華利經銷外,其他中低端客戶資源都將獨家包攬,所以今后至少還將開5家經銷店,鋪開更多的二級經銷網點。
信泰隆:吉利廠家不好合作
興隆轉賣吉利,主要由于不滿資源被瓜分,而原本賣吉利的東莞信泰隆車行,則要退出吉利品牌,開始加強與力帆的合作,這又是為何?
“我覺得,廠商和經銷商之間不能只是擺布和被擺布的關系,我們經銷商不能淪為棋子,要像拍檔甚至夫妻那樣,才能共贏。”信泰隆車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原本信泰隆一直經銷吉利中低端品牌,也培養了大量客戶資源,但自從吉利帝豪作為高端品牌出現以及順隆經銷吉利后,信泰隆的資源開始被瓜分,雙方合作開始出現裂痕。“吉利廠家的政策和支持力度很不穩定,通常每換一個總經理就換一套方法,使我們無所適從,由于我們和廠商的經營理念不符合,所以就不再合作了。”該負責人說。
“力帆廠家現在支持力度很大。”該負責人提及與力帆的合作時表現得信心十足,“我們的合作有一定基礎,而且自從浩灃自動退出力帆的經銷舞臺后,我們就成為東莞獨家經銷商,有著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浩灃:放棄力帆,改賣福田
信泰隆看好力帆,而原本賣力帆的浩灃車行最近卻決定放棄力帆了。
浩灃車行一直經營福田品牌,在東莞市場保有量一直比較可觀。在2008年,力帆汽車旗下新車力帆620曾另建新網絡渠道銷售,與原來力帆520從檔次上區別開來,620的檔次明顯要高于520。雖然廠家要求把力帆品牌分成兩個渠道來銷售,但當時拿到授權的兩家經銷商卻都偏向“合網”。潤捷車行以及浩灃車行相關人士曾向記者透露,將來展廳不會只銷售廠家規定的那款車,兩家力帆經銷商目前正在協商,計劃達成協議,互為二級網點。也就是說,銷售力帆520的4S店在成為力帆620二級網點時,就可以銷售力帆的全部車型了。
但是,拿下力帆620代理權至今,力帆在東莞市場仍然未有大起色,而原有車型力帆520則表現更加不如意。如今,東莞潤捷車行早已在去年年底時將店轉租給其他商家,而拿了620的浩灃現在也要徹底放棄力帆了。兩家當初一直希望實現的“大一統”,卻由信泰隆最終實現,成為了一家既可賣力帆520又能賣620的獨家經銷商。
“力帆在眾多自主品牌的家轎中,品牌形象還沒完全建立,相對于吉利、奇瑞等品牌,力帆還是容易被忽視的。此外,網絡布點的缺失和產能的低下也是其中原因。”浩灃車行副總經理譚先生說。在他看來,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寒冬,嚴重影響了東莞車市的營銷理念,就浩灃車行而言,福田的商用車就比力帆的家轎銷售情況要好得多。因此,在浩灃車行的層面上看,放棄自主品牌中較弱勢的力帆,專營福田商用車是寒冬中求生存的重要一步。
業界:屬于東莞汽車市場的自我調節
“這是車市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方式。”對于力帆、吉利、比亞迪三品牌經銷商“變臉”現象,東莞意美斯巴魯車行市場部經理翟衛東認為,東莞車市早在去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就遭受了重創,廠商和經銷商之間的合作面臨重重考驗,經不起考驗的車行已經關門、倒閉,自金融危機以來,自主品牌汽車廠商為了在淡市發展并影響其日后的競爭力,犧牲個別經銷商利益是順理成章的事。在經銷商的層面上,自身打拼的成果遭受廠商無差別的瓜分對待,特別是在市場環境越來越差的夾擊打壓下,很容易產生中止合作的念頭。
廣本東莞金美車行市場部經理殷柏如表示,經銷商之間的這種兜轉,而且相互關系如此密切,這是東莞車市資源重新配置的結果,是市場調節作用的正常表現。“這其實也是三家經銷商在車市冬季中求生存的方式,目前尚無結論說誰獲利較大誰虧損最多。相反,廠商一旦對經銷商的決策失誤,還會自傷其身。”殷柏如認為,只要資源配置合理化,消費者還是可以放心買車的,起碼售后有了保障,幾家經銷商代理權塵埃落定,短期內不會突然有大變故。
消費者:資源重新配置是否會產生壟斷?
日前記者在寮步興隆車行展廳看到,雖然該車行已與比亞迪分道揚鑣,目前該店仍然擺設多款比亞迪車型,記者了解到,目前在該店購買比亞迪將有近萬元優惠。記者還從另外兩家車行了解到,三大品牌經銷商目前都尚有庫存,是不是意味著車行在“轉行”期間會加大優惠“清庫”?售后服務又如何呢?記者在走訪在興隆車行時發現,盡管該車行已不再經銷比亞迪品牌,卻依舊看到某品牌掛著的售后服務維修站牌子,一問之下,才知悉這家車行還在做著原來品牌的售后,而他們也不會降價“清庫”。有經銷商表示,現在雖然“變臉”,但不“變心”,在售后服務這塊不僅不撤銷,甚至要加強。
車商“變臉”后,消費者是否會得利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部分消費者認為,車商“變臉”容易產生“壟斷”行為,一旦“壟斷”形成后,不僅不利消費者,甚至還可能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
“獨占資源后,廠商或者經銷商會不會提價?很難說。”力帆車主李先生認為,要是一個品牌車在同個地方有多個經銷商,競爭激烈,那么這些經銷商為了能吸引和擁有更多的客戶,就很可能出現“價格戰”,受惠的是老百姓,要是資源集中,就很容易產生壟斷行為,“價格由經銷商說了算。”就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利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