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中國汽車第1000萬輛下線儀式在一汽解放J6生產線隆重舉行,這標志著中國成為繼日、美之后第三個年產銷量超千萬輛的國家,并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建構汽車產銷量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從第一輛汽車下線到第100萬輛,中國汽車用了快40年時間。而從第100萬輛到1000萬輛,我們只等了不到20年。接下來的數字不能不讓人繼續揣摩:第2000萬輛汽車下線時該是幾年之后?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給出了答案:“我們汽車市場的發展空間很大,生產2000萬輛汽車是沒有問題的,保守估計這個時間點會在2020年。”
今年增量超速?
付于武的預測并非沒有根據,從中國汽車第1000萬輛下線到年底還有3個月時間,如果沒有意外的因素影響,中國汽車今年的產銷量將突破1300萬輛的規模,甚至有望觸摸到1400萬輛的門檻。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揚更是大膽預測,今年汽車工業增速將達到50%。這也為下一階段的汽車產銷增長埋下了伏筆。
“即便是從2010年增速放緩,但每年10%的增長還是沒有問題的,達到2000萬輛的規模只是時間問題。”董揚充滿信心地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中央決策層并不擔心汽車產能的過剩,畢竟汽車與相關產業對拉動經濟已經起到了其他產業無法觸及的高度。如果說擔心什么,是擔心未來會不會出現透支消費的現象,更具體的是,如果再度出現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能否仍達到如此的消費規模?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饒達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乘用車企業對市場判斷出現分歧,眾多合資企業對進口配件的訂貨銳減,一些企業還裁員,致使產能下降。當我國出臺一系列刺激汽車市場的政策后,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增量,汽車廠家為增加產能使出了渾身解數——增加工人、增加班次、新建成工廠投產、擴大產能,這些措施使全國乘用車企業的正常產能至少每月增加了15萬輛。9月份的最大有效產能也因此達到100多萬輛。饒達稱,目前我國乘用車企業產能利用率高達120%,這是中國乘用車企業實際、有效的最大產能,已達極限。
然而,中國汽車業的最大考驗正在眼前,其關鍵在于如何將產銷規模擴大的同時,做強汽車企業,控制好汽車行業轉型的風險。付于武認為,中國汽車業必須要有所突破。其中包括汽車核心技術短板,中國汽車企業參與國際并購的管理經驗、人才、團隊等問題的解決,從而具備做強做大的能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